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第五批动力电池目录是否依旧“大锅饭”?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高工锂电微信公众号  作者:赵冲  2016/8/31 10:38:43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从6月份第四批动力电池规范目录公布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就再也没能恢复此前的平静。

时至8月底,距离相关部委给部分新能源车企开出的时间大限——7月1日前解决所用电池非目录企业产品的问题——已经过去了近2个月,“网开一面”的沉默和即将公布的第五批《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带来的是更多的猜测和不安。

按照此前两个月左右的周期,第五批电池目录预计会在9月初对外发布,参与申报的动力电池企业透露,申报工作已经按照要求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具体申报截止日期工信部还没有具体通知,按以往惯例,目录公示会在截止申报后两周左右对外公布。

即将到来的第五批目录,是否依然会像第四批目录一样有超30家企业入围?作为国内企业最大挑战的韩系企业是否会进入此次名单?规范目录是否会真的变成强制目录,并与新能源汽车准入制度形成联动?是否会和退出机制一块出台?这些都成为第五批动力电池规范目录的关注点。

针对此,高工锂电网对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和车企做了集中调研,结合调研内容,对第五批动力电池规范目录做了前瞻预测和研判分析。

第五批目录是否依旧“大锅饭”?

6月20日,工信部对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第四批企业进行公示。共有31家单体电池企业和1家系统集成企业进入此次目录。

相对于前三批目录的不超过10家企业,第四批目录一下涌进了32家企业,也因此被业内人士戏称为“大锅饭时代”,通过梳理入围名单发现,既有业内颇具影响力的企业,也有少有耳闻的陌生面孔。

对于第四批目录入围企业激增,知情人士向高工锂电网透露,前三批申报时政策层面只是将此作为一个非强制性的目录,并没有提出要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挂钩,因此并没有引起大部分动力电池企业的足够重视,直到第四批目录申报前夕,才传出要作为强制性目录,因此,出现了动力电池企业集中申报的情形。

对于第五批目录是否会延续第四批的超30家企业的情形,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企业数量应该不会低于30家,个中原因在于,动力电池企业都意识到规范目录将会成为行业的准入门槛,而政策层面显然也在将此作为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重要考量指标。

这就意味着,只有进入目录的动力电池企业才有可能进入车企的供应商选择范围内。

“进入目录目前已经成为我们公司摆在第一位的头等大事。”国内一家从数码转型进入动力的企业负责人表示。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目前数量超过150家以上,加上打算从数码电池转型、从铅酸电池转型以及从其他领域进入动力电池领域的企业,未来几批参与目录申报的企业都将呈现第四批申报时的蜂拥而上的局面。

韩系企业是否会进入目录?

韩系企业能否进入目录,这个在上一批目录申报时就已经成为焦点,在败走第四批目录之后,第五批名单又成为关注热点。

此前,据媒体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国内60%左右的大型乘用车企业都选择了三星SDI和LG化学两家公司作为供应商。

然而,从2015年11月发布的第一批目录开始,直到2016年6月份发布的第四批目录,三星、LG等韩系动力电池企业始终未出现过,由于这个原因,目前上述电池项目已陷入停摆状态。

根据2015年3月发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后续文件,外资企业可以申请进入目录,只要满足相关的企业要求、生产条件、技术能力、产品要求及售后服务要求即可,其中并无“开工时间满一年”等时间要求,具体申请流程与国内企业相同。韩系企业迟迟未能进入目录,各方都心知肚明是国家有意保护本土动力电池企业。

那么,选择韩系动力电池的国内新能源整车企业是否仍要对韩系动力电池进入目录抱有希望呢?不少研究机构都认为不能。虽然不至于达到有些人士预测的“韩系电池或将告别中国市场”的地步,但韩系电池想要在今年进入目录仍是不太可能的。

这其实也就意味着,无论是从产业保护角度,还是包括政治因素在内的综合考量,本土电池企业都将继续享受政府福利。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