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2022年弃电率低于3%!对当下仍然面临弃风弃光难题的京津冀来说这现实吗?京津冀与德国、美国德克萨斯州可再生能源需求相似,但弃电率却大相径庭。那么德国、德州又是怎么做到的?
7月5日,保尔森基金会发布报告《风光无“限”——助力京津冀可再生能源的领军之旅》,报告建议借鉴德国和美国德州的实践经验,设立京津冀可再生能源并网试点区。
京津冀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困境的缩影
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均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却落后于其它国家。
举例来说,2015年,美国的风电并网容量仅为中国的58%,但风力发电量却超过中国。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被大量“弃用”而浪费了。2015年,中国弃风率高达15%,远高于2014年的8%。
报告称,从2011年到2015年,中国弃风限电导致的电费损失累计约510亿元人民币,因此多消耗了原本可以避免的4.3亿吨原煤。
京津冀地区,2015年河北省风电并网量达10吉瓦,光伏发电并网量2.4吉瓦。但与此同时,河北省的弃风率约为10%,虽然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却仍远远高于国际水准。2015年底,张家口的风电和光伏发电容量达到8吉瓦,并计划到2030年增长到50吉瓦。这个数字要比中国、德国和美国三个国家以外所有国家当前的装机总量还高。
然而,张家口本地电力需求仅有1.85吉瓦,外送能力仅5.5吉瓦。距离张家口仅200公里的北京却仍然无法用上张家口的清洁电力,更不用说今后五年的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将要如何消纳。据报道,2014年张家口的弃风率已高达30%。38如果不加大对输电设施的投资,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及外送能力,张家口的弃风情况将会更严重。
美国和欧洲的案例研究表明:可再生能源并网不无挑战,但通过正确的政策引导是完全可实现的。
国际上没有一个完美的可再生能源并网模式可供京津冀地区效仿。在地理距离和可再生能源需求占比方面,京津冀地区与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和德国相似,可将二者作为参考。这两个国际案例都说明,通过正确的区域性试点和政策引导,将可再生能源弃电率降至1%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可再生能源并网方面,德国和美国是这么做的
德国:政策设计和调度原则
分布式能源的作用。德国的光伏发电以分布式屋顶太阳能系统为主。分布式太阳能,尤其是屋顶太阳能系统的普及,意味着发电端和用电端可以近在咫尺。,确保在配电网层面就大规模消纳了可再生能源,从而避免了发展大型太阳能电厂可能需要的巨额输配电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