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五”配用电领域标准体系研究
4.1工作思路
“十三五”的发展思路是紧紧围绕电网发展和用电服务的实际需求,从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着眼新兴产业,关注配用电领域新技术,基础、安全等核心技术。积极开展标准国际化工作。以服务新能源接入、智能配网、智能用电为主线,统筹推进的原则,建成“架构科学、覆盖全面、协同发展”的新型配用电标准体系。
4.2基本方针
(1)优化标准体系。坚持继承与发展,统筹优化配用电标准体系,进一步调整优化标准体系结构,提高标准适应性;进一步加强标准项目与科技项目结合力度,着力提升标准质量与水平。
(2)突出重点标准。紧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任务和重大需求,突出优先主题和重点领域,着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智能配电网、智能用电、电力营销、能效测评等领域发布一批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标准。
(3)坚持需求导向。标准制修订工作应基于需求驱动原则。积极跟踪并深入研究本行业内的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制修订一批科学、先进实用的技术标准。
(4)推动标准国际化。重点围绕智能用电、信息技术应用等战略新兴产业中具有国际优势的领域,持续开展国际国外技术标准、技术法规跟踪及与我国技术标准的比对研究;开展国际标准研制与培育,合理规划、深入调研、精心准备,努力推出配用电技术领域国际标准提案。
4.3发展目标
围绕落实国家“十三五”重大战略部署和电力体制改革相关要求,支撑和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能源生产消费方式变革,提高配用电管理技术水平,着力提升标准化发展的整体质量效益,实现标准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的进一步提升。主要目标是: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影响配用电领域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基础理论,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突出重点,强化基础,注重实际需要,加强宏观指导,建成高效的配用电标准体系,满足电力体制改革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2)力争国际标准化活动取得新突破。持续深化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有效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合理规划、深入调研、精心准备,努力推出配用电技术领域国际标准提案。
(3)提高标准实用性水平。在标准制修订阶段强化产、学、研、用结合,完善各相关方协作的标准推广应用机制,确保公开透明、高效有序。进一步加大标准实施监督与评价力度,推动标准有效实施,增强标准实施效益。
4.4重点领域
“十三五”期间,配用电领域将主要从配电、用电、微网及分布式电源并网三个主要方面开展重点研究,制修订一批符合配用电领域发展需求,顺应配用电领域发展方向的专业技术标准。其中配电网重点研究技术方向有配电网规划与设计、施工与验收、设备与设施、运行与维护、自动化与智能化等;用电领域重点研究技术方向有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营销及信息管理、供电服务、智能用电等;微网及分布式电源并网主要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实验检测、运行控制等几个技术方向开展重点研究工作。
4.4.1配电领域
(1)配电网系统规划与设计
为适应新时期用电需求,新增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为适应城市电力网建设需求,新增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为适应新时期电力线路建设要求,新增架空配电线路设计导则和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其中包含配电通信线路设计内容;新增配电网规划系统功能规范,包含配电网规划计算分析数据规范;为准确评估配电网发展水平,新增配电网发展评价方面的技术标准;为适应新型配电模式的发展需求,新增中压和低压直流配电方面的技术标准;为适应分布式电源的应用需求,新增分布式电源设计导则和配电网接纳分布式电源及多样性负荷能力评价标准;基于电能质量评估,新增配电网电能质量评价规范。
(2)配电网施工与验收
针对分布式储能元件应用需求,增加客户侧分布式储能元件接入点王技术条件;针对供电技术要求,新增用户交直流混合供电技术导则和直流供电技术导则;新增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新增开关站、配电室施工及验收规范;新增分布式电源和微网接入电网调试验收系列标准;新增配电通信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3)配电网设备与设施
针对用户分界开关的应用需求,新增用户分界开关技术条件与检测规范;针对大量使用的状态检测装置,新增配电设备状态监测装置通用技术条件;新增配电设备带电检测装置技术条件;针对10kV封闭型喷射式熔断器,制定熔断器技术条件和检测规范;新增节能配电变压器选型导则;新增配电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装置选型及试验相关标准;针对配电线路调压器应用需求,新增配电线路调压器技术规范;新增空气绝缘环网柜技术规范;针对电缆应用需求,新增10kV单芯绞合集束技术规范;针对配电设备可靠性要求,新增配电设备到货检测技术导则;新增固态变压器技术规范,明确固态变压满足的技术条件等技术参数;新增调容调压变压器集束规范;针对大量使用的故障指示器装置,制定故障指示器的制造、检验及运行维护标准。
(4)配电网系统运行与维护
为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系统运行与维护工作水平,提高现场作业、状态检修的标准化水平,新增配电设备运行分析、运行状态评价与状态检修相关技术标准;为规范分布式电源运行需求,新增分布式电源运行监测系列标准;为填补电能质量监测体系的空白,新增电能质量监测体系与评价方法;为适应配电网数据应用需求,新增配电网数据需求及应用技术导则。
(5)配电网系统自动化与智能化
配电网系统自动化与智能化
为加强对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的指导,新增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技术导则;针对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及应用需求,新增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新增配电网运行控制技术导则;新增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新增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技术规范;为推进配电自动化验收标准化工作,新增配电自动化系统验收与检测技术规范;为推动分布式馈线自动化试验与检测规范化工作,新增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试验与检测技术规范;新增配电自动化系统调试验收技术规范;新增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检测技术规范,为主站检测提供依据;新增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导则,规范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应用、实施;新增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技术导则,满足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要求;新增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规范,明确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要求,保障配电自动化系统数据安全;
引进吸收IEC61968标准,新增电力企业应用集成配电管理系统接口系列规范:电力企业应用集成配电管理系统接口第2部分:术语;电力企业应用集成配电管理系统接口第100部分:实现框架;电力企业应用集成配电管理系统接口第6部分:维护与建设接口;电力企业应用集成配电管理系统接口第9部分:抄表与控制接口;电力企业应用集成配电管理系统接口其他部分。
为推进电力信息交换总线标准化工作,新增电力信息交换总线技术导则;新增电力信息交换总线技术规范;新增电力信息交换总线检测技术规范;新增配电自动化信息交换总线功能规范;为规范配电自动化系统与GIS系统的接口,新增配电自动化系统与GIS系统接口技术规范;为规范各系统间的互操作,新增配电自动化系统互操作技术规范。
u配网自动化二次设备及其智能化一次设备
为提高配电网电能质量且满足经济运行的要求,新增配电网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技术标准,新增配电网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试验标准,规范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检测要求;新增配电终端系列型式及接口规范;新增配电自动化设备电源配置选型原则;新增配电线路在线监测终端技术条件和检测规范,明确在线监测终端需要满足的技术要求;新增智能配电开关设备整机试验导则。
4.4.2用电领域
(1)电力需求侧管理领域
电力需求侧管理标准体系由能效管理类、需求响应类、有序用电类和电能替代类四部分专项标准组成。
能效管理类需制定标准(略)
(2)电力营销及信息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营销自动化设备的技术要求,提高计量、现场作业、营业服务设备安全、应用、建设与运维的标准化水平,新增和完善计量封印、营销移动作业终端、自助服务终端以及档案电子化设备等技术规范;为规范电子渠道尤其是交费终端建设,新增电力交费终端建设运行管理规范和电子渠道建设运行管理规范;为规范营销业务信息化服务应用与数据管理模式,加快营销与运行、财务的基础数据完善及共享融合,实现营财信息与业务一体化,新增营配调贯通、营财贯通后数据模型、数据共享、业务管理、营销档案管理与数字化应用以及营销大数据分析相关标准。为规范售电侧放开下的营销业务应用,针对电力体制改革下营销业务管理模式的变化,新增售电侧放开营销业务及其营销信息系统系列标准。
(3)供电服务
针对未来售电侧放开变革,以及供电服务渠道变化与服务项目扩展,修订现有的供电服务质量标准和供电客户服务提供标准。针对网站、支付宝、手机APP、微信等新型在线服务方式发展,新增网上营业厅管理规范。针对供电服务品质评价系统的建立完善,新增供电服务品质评价规定。针对客户用电安全管理职责范围、检查工作规范和责任界面,新增用电检查工作标准;针对反窃电管理范围、查处标准,以及相关设备技术标准,新增反窃电工作规范和反窃电设备技术标准;针对95598供电服务规范,滚动修订95598业务管理办法。
(4)智能用电领域
重点围绕客户侧智能用电需求及技术发展趋势,优化智能用电标准,加快修订和完善客户侧智能用电、客户与电网互动化、智能用电设备/系统接口及互操作、智能家居接口规范等方面编制标准。支撑售电主体和电价多元化的计量、自动化抄表技术及标准及新能源发展背景下,计量方式变化带来的标准化工作的开展需求研究。开展数字仪表、交直流仪表等技术标准研究;测量仪表自动化检定校准技术标准研究。开展适应水、电、气、热等综合能源计量技术研究,梳理水、电、气、热等领域的技术标准,跟踪多表合一技术发展和国内外标准化动态,进行适用性分析,研究制定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特点的多表合一的技术标准。
4.4.3微网及分布式电源并网领域
重点在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并网领域的技术标准和工程规范方面编制相关标准。针对分布式电源并网后安全、可靠运行的需求,编制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要求等标准;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验收、调试需求,编制分布式电源并网验收和并网调试相关标准;同时,为规范微电网的建设、引导微电网的发展,编制微电网工程设计规范等;为满足地理孤岛和目前与大电网没有连接的偏远地区供电需求,编制离网型微电网运行管理规范和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等孤岛型微电网运行控制方面的相关标准。
4.4.4其他
重点围绕之前没有涉及的相关标准展开。为满足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需求,新增电能替代系列标准,包括电采暖、充电桩、充电站等几方面内容;为增强配电网仿真技术的应用,新增配电网仿真分析技术及仿真系统技术规范,仿真系统包括动模,数模,混合仿真等几方面内容。
六、“十三五”配用电领域标准体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