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有25家已经通过目录的电池企业中,目前几乎没有企业有插电式强混类型的电池产品。相对于纯电动,插电式强混对电池的要求更高,而上汽的要求还要更高一些。
“25家企业中是否能有企业满足我们的要求,即便能够满足要求,是否有意愿、有合适的产品为我们配套。”江淮汽车(600418,股吧)内部人士也这样担心。
“现在高性能电池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之前还因为电池产能不够,电动车大面积缺货。”一位新能源专家对记者说。
荣威950这样进入销售目录的车型还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最大的是马上上市销售的车型。
如上汽最新的一款新能源汽车,同时也是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的插电式强混版本eRX5,按照原计划,11月即将上市,而《通知》规定从7月1日起,未进入推荐目录的就不再享有国家和地方的补贴。如果无法获得补贴,整车就会毫无竞争力,上汽数亿的投入都可能打了水漂。等切换电池以后再上市,恐怕已经贻误了销售良机。
并非完全依赖韩国电池
提起为何当年会选择LG的电芯,上汽一位负责新能源技术的工程师告诉记者,实际上这是最早进入新能源汽领域的上汽当年最好的选择。上汽是国内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车企之一,2009年上汽新能源汽车就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产业化。
“美国A123和韩国的LG在各自的技术领域综合竞争力是最强的。”某互联网造车企业相关专家也对记者说。实际上LG也是国际汽车公司通行采用的电池,如通用的沃蓝达volt采用的就是LG电池。
为何LG的电池不能满足要求,关键是《通知》要求电池在国内制造和研发。目前LG、三星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尚在建设之中。这意味着,一旦《通知》开始实施,这些产品就满足不了准入目录,而导致无法销售。
实际上,前期采用LG电池后,近年来,国内企业也在精心布局,打造自己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核心竞争力。如上汽先后电机、电驱和电池上的投入不小。早在2010年,上汽就出资484.5万美元与A123系统香港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由上汽集团持股51%的上海捷新动力(310328,基金吧)电池系统(下称“捷新动力”)有限公司,在安亭生产电池系统。之后, 2013年6月在万向集团收购了A123以后,捷新动力成为由上汽和万向合资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