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汽车行业进入与退出应是常态
当汽车行业的准入开放成为一个常态时,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就比较顺畅和容易。当前汽车行业准入呼声最高的是跨界企业,如与IT技术相关的企业。这种企业将他们的创新基因与技术结合之后,将使汽车产业产生巨大的变革。当汽车产业引入新的进入者之后,将会大大加快汽车产业的IT化,类似摩尔定律描述的那样,也许一年半就会有一次大的变革。一些企业进入、一些企业退出,结构调整明显会加快,汽车企业有生有死将成为常态。
二、改进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1.产业支持政策由财政补贴转向普惠
大规模的补贴已经不具备可持续性了,财政对产业的直接补贴所带来的漏洞和不公平性,对产业的破坏性,可能是巨大的。因此下一步,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需要从财政补贴型转向普惠型。所谓普惠型就是产业一视同仁,以税收政策为主,替代现有的财政补贴。当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导入期结束的时候,就需实行由直接的财政补贴转向普惠型的税收优惠。
2.积分交易机制可弥补财政补贴退坡带来的激励减弱
仅仅依靠普惠型支持政策还不够,还需要一些机制给予支持。比如积分交易制度。这个政策的核心在于,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来自燃油车。这个政策在美国加州叫做零排放政策,1个积分大约是5000美元左右,积分可以交易。比如特斯拉的积分有40%交易给丰田。这种交易机制目前看来是比较公平的,纯电动汽车因为零排放获得支持,而燃油车因为排放需要买单。区别在于积分交易是市场机制,是市场主导;而财政补贴是财政方式,是政府主导。这种车与车之间交叉补贴的方式比财政补贴更透明和公平。
三、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要与电力改革相结合
基础设施领域尽快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支持现代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基础设施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需要与现行的电网改革结合起来。2015年6月份公布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其核心就是售电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产生更多新的基础设施运营商,使得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得到实现。
在电动汽车发展初期,成立四部委推进机制时并没有将电网和交通部门考虑进去。下一步需要改变当前四部委机制,将电网、交通、建设部门也加进来。以美国为例,美国没有产业管理部门,美国的车辆都是交通部来管理,因为同属一个部门,所以车辆的管理和使用是协同的。而目前我国这种多部委协调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门之间的利益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应当从使用的角度出发,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这样反而容易做到管理和应用。
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与定位调整
1.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目标是改善环境和调整能源结构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主要目标就是改善环境。从这个角度出发,其实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技术路线来实现环境的改善,并不需要聚焦在具体技术和路径上。通过改善环境的措施,来推动能源结构调整。这些外部性的目标应当是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考量,而不是单纯的产业目标。
2.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跨界创新的突破口
汽车产业属于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大集成产业。但传统的汽车产业受制于已有的技术壁垒、技术沉淀和成本沉淀,转型非常困难。作为新生事物的新能源汽车容易与新思维、新技术结合,比如与IT技术融合,作为其载体,实现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因此新能源汽车属于跨产业、跨学科、跨领域的产业。燃油车体系与新能源汽车体系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和技术语言,这两种体系的碰撞势必会造成汽车产业的分裂。这种分裂又是汽车产业创新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