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日前,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煤电有序发展的通知》,该通知总体来看,是今年能源局督促各地方政府和企业放缓燃煤火电建设精神的文件版本。采取“取消一批、缓核一批、缓建一批”等措施,放缓其现有纳入规划及核准在建煤电项目的建设规划。“十三五”规定要严格控制煤电新增规模要求,该通知无疑是为落实“十三五”规划,为持续增长的火电踩了一脚急刹车。
根据通知,我国将取消2012年及以前纳入规划的未核准煤电项目,相应规模滚入当地未来电力电量平衡,待2018年后结合电力供需情况再逐步安排;全国13个省(区)2017年年底前则将暂缓核准除民生热电外的自用煤电项目。同时,15个省(区)除民生热电外的自用煤电项目,尚未开工建设的,2017年年底前暂缓开工;正在建设的,也要适当调整建设工期。
与此同时,我国还将建立起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机制,按照红色、橙色、绿色三个等级进行风险预警,在目前公布的2019年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提示中,33个省级电网区域中的28个省级电网区域的预警状态达到了“红色”。

目前公布的2019年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提示中,33个省级电网区域中的28个省级电网区域的预警状态达到了“红色”。 邓大洪/摄
火电产能过剩压力加剧
自火电项目审批权从中央部委下放至地方政府后,中国火电“虚火”愈演愈烈。据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董事长乔保平预计,发电企业的产能过剩已超过20%。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55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较2014年回落了3.3个百分点,增速为1974年以来年度最低水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中国火电发电量已呈负增长态势,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仅达到4329小时,同比减少410小时。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预测,2016年这一数字可能低于4000小时。而以往建设煤电厂时,通常按一年满负荷运行5500小时作投入产出分析的基准。
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火电建设仍然“热火朝天”。 2015年,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12974万千瓦,其中火电6400万千瓦,且在建规模依旧在不断增长。据媒体报道,仅2015年上半年中国火电总装机量就已达9.35亿千瓦,各地核准在建规模达1.9亿千瓦,已发路条(可以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约2亿千瓦。
如此“大跃进”自然带来了火电产能的严重过剩。乔保平称,尽管火电利用小时数下滑严重,但“每年的新增装机都在1亿千瓦以上,所以这个规模的扩张和实际的需求差距还是在增长”。
“截至2015年底,我国煤电装机大约达到9亿千瓦,在建的项目还有不少,已列入规划准备建设的也有不少。”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说实话,如果我国煤电产能仍按这几年势头建设,那用不了两三年我国煤电产能肯定会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