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一边是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不断下降,另一边是消纳问题羁绊着新能源的发展,阻碍了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的步伐。如何在稳健发展中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一场世界顶级电力技术盛会带来的头脑风暴和成功经验,为破解这一矛盾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4月7日,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牵头举办的提升中国火电灵活性国际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提升我国火电灵活性的技术路线、激励机制、战略构想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下一步开展火电灵活性示范试点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础。一家国家高端咨询机构将“能源智囊、国家智库”的职责融入到致力于我国电力行业健康发展之中的进取与实践也由此得见。
被抛弃的风
在我国推动能源革命、努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大背景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果显著。目前,我国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3.2亿千瓦、1.3亿千瓦、4300万千瓦,均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总发电量也位居世界第一。
随着新能源的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的弃风弃光问题也日益凸显。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5年风电产业发展情况显示,风电弃风限电形势加剧:全年弃风电量33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13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尤其是我国“三北”地区,由于燃煤热电比例高,调峰电源建设条件差,冬季供暖期调峰困难,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弃风问题严重,部分地区弃光现象也开始出现。
“为满足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需要,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国家能源局将实施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专项工程,其中提升火电运行灵活性是工作重点之一。”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韩水在致辞中表示。
今年1月,国家能源局同意电规总院牵头筹建火电灵活性提升协作平台,主要任务是组织国内外火电运行灵活性相关技术合作交流、研究制定我国火电运行灵活性升级改造技术路线、牵头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推广和标准化工作、研究相关政策和价格机制,并协助国家能源局开展国内火电灵活性改造示范试点工作。
灵活的火电
实际上,火电灵活性改造在国外已有率先尝试和成功经验。德国和丹麦在电力市场建设、火电转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方面成绩显著,据了解,优越的电源调峰能力是丹麦、德国实现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精巧设计的电力市场机制和相关政策是充分发挥电源调峰能力的保障。在两国电源调峰能力建设中,提升火电机组灵活性是其重要举措。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丹麦风力发电占总用电量比重的42%,弃风率仅0.2%,这得益于灵活的火力发电。“我们希望丹麦灵活发电的经验对中国有所帮助,降低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弃风率。”丹麦驻华大使馆副大使LarsBo在致辞中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