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从2010年前后智慧城市的理念进入中国,到后来超过26个部、委、局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现在全国有几百个城市在做智慧城市这项工作。”在2016年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振强简单概括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历程。
从2013年1月公布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开始,我国已经先后发布了三批、近300个智慧城市试点,出台了相应的规划,计划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从不少地区的实际效果来看,智慧城市在城市交通、医疗、政务管理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广泛性的成果。
火热的概念、广泛的试点反映了城市管理者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情,但是,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城市内涝等“城市病”依旧困扰着许多城市。这让一些行业专家对已经广泛开展的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在近300个城市开展试点后,智慧城市建设还面临哪些问题?过去3年的试点有哪些经验?
至今未有统一定义
什么是智慧城市?作为信息技术变革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概念,智慧城市至今尚未有统一的定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4年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信息网络宽带化、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6个建设方向。
在众多城市试点、推广后,智慧城市的概念在不同行业和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蚂蚁金服支付事业群副总裁邹亮在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表示,移动支付可以让每个人通过手上的智慧终端连接所有的智慧设施,能让每个用户真正感知智慧城市。“只有市民都能感知到,才是真正智慧城市的到来。”
同在一个会场上,百度地图开放平台总经理李志堂则从交通出行角度阐释智慧城市概念。在他看来,各类地图出行类软件的出现,不仅帮助用户及时查找地理信息,还能获知实时准确的城市交通情况,为用户提供互联网的智慧交通服务方案。
“智慧城市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里面涉及政治、经济、金融等各个子系统。”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认为,智慧城市在不同行业和领域有着不同的意义,其目的是让城市运行更高效,提升城市品质。
薛向东是东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东华软件在多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的软件服务。据他观察,在众多智慧城市试点中,“没有哪个城市仅仅落在概念上,都有或多或少的落地。”
他认为,每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特点不一样。合作伙伴不一样,选择的切入点也不一样。“有的选择智慧医疗,有的选择智慧公安,有的从城市一卡通入手。”
袁昕也表示,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是在应用层面如何落地,不同地区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我们做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一直主张在政府的自上而下,和企业、社会的自下而上之间找到结合点。”
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4年度工作总结报告》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4年年底,已有65%的试点城市完成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约11%的城市正在开展该项工作。其中江苏、四川、湖北、安徽、吉林和北京等省市的顶层设计工作,开展得整体较为出色。
2013年,北京市朝阳区被列入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据朝阳区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王臻介绍,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工作基本完成后,区里着力发展城市中的各类数据共享,“把大数据放在第一位”。
为什么如此看重城市管理的大数据?王臻表示,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让数据说话”,通过数据共享让部门之间联动起来,让企业共同参加城市建设中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