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导语:“在某种情况下,政府还是企业的保姆。”冯永晟认为。“市场是波动的,有风险的,你要让市场主体适应价格的波动,去承受风险,这要求市场主体不能凡事依赖政府。

CFP 供图
5月3日,国家发改委在官网发布《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 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文,晒出了去年价格改革的初步成果成绩单。其中,发改委对电力价格的改革成果是这样概括的:输配电价改革推进至18省;两次大幅降低电价,减轻工商企业负担900亿元……
“发改委去年最大的成绩之一,就是输配电价改革全面推开。”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冯永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去年以来,发改委加快推进价格改革。具体到电力领域,重点包括逐步推进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对一些高耗能行业和一些生产企业实行差别电价和阶梯电价,对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实行上网电价支持政策等。
发改委意识到,创新价格机制,既是加强需求侧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此前,因为对供电和售电价格的垄断,发改委一直为人诟病。
“发改委对价格的垄断是中国行政垄断的一个表征。”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他曾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前身国家电力公司任职五年。他在评论中国电力改革的著作《大船掉头》中,写到了定价权垄断的弊端:“电价问题和项目审批是当前反映垄断体制最强烈的问题,而这一源头恰恰在于行政审批。”
去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9号文”),要求理顺价格关系,形成市场化定价机制。“现行电价管理仍以政府定价为主,电价调整往往滞后成本变化,难以及时并合理反映用电成本、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保护支出。”文件中如此批评了当下的电力价格体制。而后,输配电价改革从首个试点深圳逐渐推向全国。
“既要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又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准则去进行私有化和自由化,因为其改革不仅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公平保障与效率的平衡,而且事关国家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刘纪鹏在《大船掉头》中表达了他对中国电力改革的看法。在他看来,电力行业“如同一艘大船,要向市场化掉头,需要慎之又慎,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