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高耗能产业
对于西部省份而言,通过发展高耗能产业来加大本地电力消纳,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2013年,为了应对当年国务院下发的相关意见中对大型地面电站“合理布局、就近接入、当地消纳、有序推进”的总体要求,西部的一些新能源大省,就已经通过新上高耗能产业来消化大规模的新能源所发的电力。
这其中较为成功的当属青海。
来自青海的数据显示,尽管截至2013年年底,该省的光伏装机规模已经达到了3GW,但受益于近几年工业项目的快速增加所带来的电量需求,青海本省发电电量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如果单从数据上来看,青海通过发展工业项目来增加新能源的电力消纳,似乎是有效的。
除了青海外,包括甘肃、宁夏等地,也纷纷布局包括煤化工等在内的高耗能产业。
比如,在工业上,宁夏则提出了实施“1561”工程以及启动中国制造2025宁夏行动纲要,包括建成了全球最大单晶硅棒加工项目、西部最大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加快煤电化一体化步伐,新增煤化工产能300万吨,着力开发工程塑料、通用树脂、专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工产品等。
与之类似,在今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甘肃则提出了落实“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提出要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促进风光电等新能源就地消纳。
尽管通过发展高耗能产业来增加电力本地消纳属于无奈之举,但这种做法也无可避免的带来了一系列的疑问,包括在许多高耗能产业均处于产能过剩阶段以及用如此高的电价来发展高耗能产业,其整体的经济性问题。而此次获得政策上的明确支持,到底会带来何种影响,也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