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静电冲击能力试验
模拟智能电表运行中受到静电干扰,采样电阻一端接地,一端直接打静电(见图3)。
试验标准按8kV,10kV,12kV,14kV正负各打10次,片状电阻在12kV阻值已经发生明显变化,而柱状电阻在14kV阻值也保持不变,具体变化如表3所示。
从以上的数据看出柱状电阻抗静电能力远高于片状电阻,适合电压和电流采样电阻使用,有助于提升智能电表在各种严酷环境下计量误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互感器
互感器的作用是通过一定的变比把幅值较大的一次侧电流变成幅值较小的二次侧电流。在转换过程中,互感器的角差、比差虽然能够通过软件补偿的方式进行修正,但线性的差异还是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差异直接决定了智能电表误差的线性。以下通过对互感器角差和智能电表误差的变化关系说明角差对表计误差影响的重要性。如表4所示,互感器在不同电流点的角差如果为5',这两点之间的误差就存在0.25%的线性差异。为了提高智能电表的误差线性,建议挑选角差在3'以内的互感器,这样就能保证不同电流之间的计量误差能控制在0.15%之内。另外互感器初级和次级之间存在的分布电容经常被设计人员忽视,但它的存在对小电流误差影响很大,而且分布电容值越大,越影响误差的线性。
软件温度补偿
由于采样电阻、互感器、基准电路本身存在精度误差,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单点调试的方法来满足计量要求。对于一些误差线性要求高,在不同温度环境中对误差一致性有特殊要求的用户,软件需要进行动态温度补偿,建议以10℃为间隔,分段修正误差,以达到在不同的环境中误差一致性。图3是动态补偿前后误差数据的比对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补偿后的误差数据基本都控制在±0.05%之内,补偿流程图见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