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近日,关于中央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调整的消息不胫而走。
据悉,为堵上骗补漏洞,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体系的补漏和完善工作一直在紧张推进当中。流传的讨论稿中显示,纯电动乘用车补贴标准中引入了“吨百公里耗电量”指标,要求吨百公里电耗不超过13kWh的规定,引发各方广泛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认为,“吨百公里耗电量”指标过于偏袒大型电动车,政策导向会鼓励车企发展大型车、豪华车,与节能减排思想背道而驰。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称,“吨百公里耗电量”不能真实反映车辆实际使用状况下的能量消耗,还需要严谨的讨论。
“从法律的角度来讲,政策制定应按照法定程序公开征求意见,以便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良性有序发展。”东南大学交通法制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则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而另一方面,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则对政策报以理解和支持,他对记者表示补贴就应该框定更小的范围执行,“吨百公里耗电量”只起到了一个门槛作用,消费者仍具有选择主动权。
补贴新政引发广泛争议
资料显示,“吨百公里耗电量”是百公里耗电与车重的商值,这就导致自重越高的车越占优势,而A00级的小车均难达标。有业内人士担忧,“吨百公里耗电量”指标的提出或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节能减排的初衷相违背。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认为,如果从车辆的全生命周期来考虑,吨位高固然有利于申领补贴,但考虑到电池产品也是化石能源转换而来,对于二氧化碳排放是不利的。这会鼓励车企发展大型车、豪华车,与节能减排思想背道而驰。
业内普遍认为,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讲,微型车逊于主流车型。但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讲,微型车却是新能源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就认为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分时租赁的车型都是微型车。“所以政府政策的制定还是要考虑不同车型。政策的提出要考虑先进性同时兼具公平性”。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也表示赞同。他认为,在完善能耗指标的细节和合理性上还需要严谨的讨论,“吨百公里耗电量”不能真实反映车辆实际使用状况下的能量消耗,对于不同车型应该区别对待。
从法律的角度来讲,政策的施行应该给公众提供一种稳定的预期。“现阶段新能源车行业政策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企业的预期被不断改变,这对产业发展是不利的”。东南大学交通法制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同时他表示,政策落地前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公开征求意见并举行专家论证、风险评估以及合法性论证。政策制定应该公正透明、合理高效,以便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良性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