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一直以来,我国的电力结构都是以集中式的火力发电为主,在为城市和人群供电之后,火电的排放和污染也为人们所诟病。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我国也在不断地鼓励新能源的发展。
2015年,我国新能源持续快速增长,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双创新高,风电装机容量连续4年世界第一,光伏装机容量首次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然而,伴随着新能源的增长,我国部分地区“弃风弃光”的现象却愈发严重,平均弃风率达到15%,西北部分地区平均弃光率高达30%。此前,新能源装机快速发展的“后遗症”被媒体频频爆出:“甘肃千亿风电基地停摆”、“风电行业启动首例集体维权”和国家能源局表示已叫停部分省(区)新增新能源项目建设,这些话题已经引发多方关注。
为了进一步减少“弃风弃光”现象,有效消纳新能源,近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同意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方案的复函》,同意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该复函中,国家发改委原则同意《甘肃省扩大新能源消纳试点方案》、《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就近消纳试点方案》、《吉林省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工作方案》。
此次国家发改委发布的3个省(区)的方案中,重点提及各省(区)要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规划,加强项目规划管理,促进可再生能源规范有序发展;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保障纳入规划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科学制定年度电力电量平衡方案,为可再生能源消纳留足空间。
“风光背后”风机“晒太阳”的尴尬
按照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要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5%。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下,近年来我国风电投资热度居高不下。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风电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新增装机容量3297万千瓦,再创历史新高,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29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8.6%。这一数值也占到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1/4。
不过,漂亮的装机数据换来的仅仅是表面“风光”。在风电装机快速增长,我国风电产业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风电消纳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风机“晒太阳”现象突出,因此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更是严峻。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日前发布的一组数据,反映了全国“弃风限电”的严峻程度:自2010年开始,全国平均弃风率长期高于10%,2015年这一数据攀升至15%。特别是在2015年入冬后,甘肃、宁夏、黑龙江等省区的一些风电项目的弃风率更是高达60%以上。
经测算,2010年至2015年,弃风电量累计达到997亿千瓦时,相当于三峡、葛洲坝两个水电站2015年全年发电量,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30亿元。仅2015年的弃风电量就达到339亿千瓦时,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