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100%目标,应用便捷高效
依靠信息化和智能化,国网北京电力自2015年5月开始功能应用,11月份就实现了“数据100%接入、关系100%准确、电量100%完整、线损100%合理、监测100%有效”的目标。
“现在有了营配调数据,可以实现按日监测分区、分压、分线、分台区(四分)线损。”谈到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建设前后的改变,丁冬说,“周期由原来的月统计缩短到日统计,及时反映了线损率的变化,方便分析,加强监控。”
国网北京电力还升级改造厂站电能量采集系统,保证分区、分压、分线供电量数据质量;调整用电信息采集策略,在原来召测基础上增加补召天数及次数;加快老旧表计更换速度,进一步提升采集数据质量;加快建设采集通道,将低速拨号通道更换为光纤通道,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及稳定性。
经过近1年的建设,系统应用成效显著:亦庄供电公司2015年线损率为0.74%,同比下降1.48个百分点,创近年最好水平;大兴供电公司2015年等口径线损率为5.29%,线损率同比下降0.10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下降的态势。
此外,让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一线人员也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高效与便捷。
“现在大量的问题汇聚到点,只要在系统中查看便可加以分析,工作轻松省时。”大兴供电公司线损管理员田婧说。
各供电所的抄表员也有着同样的体验。实现地区计量装置的“全采集、全覆盖”工作,是搭建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系统的必要基础。相比以往,抄表员可以很轻松地在用电采集系统中完成表底的抄录工作。
试点的阶段性成效证实了顶层设计的正确性、前瞻性和先进性。“现在基本实现了统计和分析功能,未来系统会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可以自动排除一些干扰因素,缩小分析的范围,为智能决策层提供更好的辅助支撑。”丁冬透露,今年这样的便捷高效会继续扩散。
根据推广实施计划,2016年北京城区、通州两家大型供电企业实现“四分线损”月同期管理,其余12家供电公司实现35千伏及以上分压、分线日同期管理。2017年,国网北京电力将全部实现“四分线损”日同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