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2016年3月25日,广东省境内的36家发电企业与81家电力用户展开了一场集中竞价交易,这是全国首例由售电企业参与的集中竞价。最终,在参与竞价的36家发电企业中,28家企业中标,81家电力用户中,80家成交。电价的平均降幅高达0.125元/千瓦时,降幅之大,超出多数人预期。
去年电改文件刚刚下发之时,华电集团企法部主任陈宗法先生就分析了电改对电价的影响因素,既有助推电价上涨的现实可能,也有对电价下降的合理分析,总体而言,陈宗法的判断是电价“稳中有降”。今天是新电改文件下发一周年,结合广东的售电实践,让我们重温一年前专家对电改的判断,重新梳理影响电价的各种因素。
酝酿已久的新一轮电改方案终于正式揭幕,一个敏感且实际的问题立即引发全社会的热议、猜测、担忧:新电改框架下,电价究竟是涨还是跌?电量直接交易会不会“一放就乱”?广大用户能否分享电改的红利?
尽管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很难,但根据电改方案中的价改内容,近期电力行业面临的政策市场环境,以及影响电价的基本要素,不妨作出初步分析与预测,以便把握新电改的预期与影响。
新电改要求电价“公平合理”
新电改方案把电价改革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位列七大重点任务之首。
针对目前电价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政府定价为主”、“市场化定价机制尚未完全形成”,“难以及时并合理反映用电成本、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保护支出”等,确定电价改革目标是“交易公平,价格合理”。
按国家能源局前副局长王禹民的解释,就是要“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形成由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以价格信号引导资源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
相关举措是“三放开、一独立”: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实施步骤“三步曲”:单独核定输配电价;分步实现公益性以外的发售电价格由市场形成;妥善处理电价交叉补贴。
可见,上述电价改革不是一味要求降低电价,而是尽可能缩减政府定价范围,提高市场定价比重,充分发气挥电价信号与杠杆作用。
这看似简单、平常,实质对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用户、社会资本将带来全新而又深刻的影响。不仅改变了电网企业传统的赢利模式,改进垄断环节管制手段,使发电企业进入售电端,直接交易,市场定价;而且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售电领域和新增配电领域,工商业电力用户拥有自主选择权,增强市场议价能力,“形成与市场要求相适应的电价机制”,构建“多买多卖”的电力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