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各地弃风弃光比例再创新高,危及新能源企业的效益水平,使新能源投资的可持续增长面临挑战,可能危及到“十三五”期间能源结构转型的战略目标。面对长期困扰着我国新能源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各位代表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
消纳问题危及能源转型战略 代表委员献计破难题
2016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回溯刚刚过去的一年,能源领域新动能澎湃前行、新产业蓬勃跃动,全年能源供应总体平稳、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能源改革迈出新步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升至12%、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华龙一号”三代核电示范工程开建……这些成绩的背后,活跃着代表委员们调研咨政的身影,饱含着他们聚焦能源革命、建言能源革命、服务能源革命的辛劳。
在实施低碳发展和能源革命的国家战略推动下,可再生能源迎来发展的最好时期。但在高速发展情况下,低碳能源也面临隐忧。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全社会用电量55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仅0.5%,能源生产总量、煤炭消费量同比都出现下降,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大幅下降,6000千瓦以上的火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率用小时数再创新低,反映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高耗能工业需求乏力对煤炭等传统能源产业的影响。
2015年煤炭经济下滑愈发严重,火电等常规能源面临缩量转型等诸多问题,对新能源的挤压更为突出,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弃风弃光电量接近500亿度,相当于去年新增风电装机全年发电总量。各地弃风弃光比例再创新高,危及新能源企业的效益水平,使新能源投资的可持续增长面临挑战,可能危及到“十三五”期间能源结构转型的战略目标。
“总体上看,我们的矛盾很多,但是结构性矛盾凸显出来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日前在全国两会上如是说,“所以我们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来矫正要素配置的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能源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表现亦比较突出。能源系统调峰能力不足,消纳可再生能源上网能力较差,系统效率低,能源需求侧响应机制和能力建设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