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轩: “三弃”问题严重的地区,虽然特点各有不同,但共性问题是当地电力需求远远小于供应能力,“三弃”与火电利用小时数大幅度下降并存。解决“三弃”问题要与电能相对过剩问题统筹考虑,多措并举。一是促进各类电源之间、电源电网之间相协调,区域布局及项目与消纳市场、配套电网以及调峰电源相统筹。
二是严格控制电源新开工规模,合理压缩投产规模,先集中消化好现有过剩能力。相关政府部门既要严格控制煤电开工规模,取消一批不具备核准条件的煤电项目,暂缓一批已核准项目开工,避免进一步加剧发电市场过剩;对于部分已开工项目,如果条件允许并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前提下,也可推迟或停建,合理压缩投产规模。
同时,也要有序发展可再生能源,不能在任何时候都强调“大力”,要控制具有明显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特征的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开发节奏,以避免过快发展造成发电能力过剩加剧、行业资产利用效率下降和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上调压力加剧。
三是提高调峰电源比重。在严格控制电源开工规模情况下,加快抽水蓄能等调峰电源建设,提高煤电机组的调峰能力和水电机组的调峰能力,高度重视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自身的发电质量的提高。四是优先开工的电力项目,要充分考虑对电力系统稳定、高效运行发挥良好作用,以对促进全社会共享发展有积极意义。五是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外送电通道建设以及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扩大西部清洁能源在东中部的消纳市场,促进扩大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和经济、社会转型。
“十三五”大气治理首当其冲 控制散煤污染是关键
“‘十三五’电力如何发展是篇大文章”,王志轩表示。“十三五”期间,电力增速将持续放缓,电力该如何发展?王志轩提出了几点建议。
王志轩:“十三五”电力发展必须更加重视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系统优化问题,在新常态下、在能源革命的要求下、在智能电网的推进下,电力与能源的关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所以要坚决地改变能源领域、电力领域中各专业各自为战、各自划圈的习惯做法。如果不从能源系统优化的全局考虑“十三五”能源发展,则会极大地阻碍能源转型。
二是要将目标进一步收敛,明晰。能源问题决非短期可以转型,不可能在十三五各种目标都要有大进展,以当前的最重要问题看,必须把解决能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放到第一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空气质量必须有明显的改善。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全国74个重点城市2015年空气质量相比2014年有了改善,但彻底治理雾霾的道路仍然漫长。燃煤发电企业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改造,露天烧烤、秸秆焚烧、化肥等问题也受到专家重视,油品质量升级也在稳步进行,那么治理大气污染还应注重什么?王志轩说:“要治理大气污染,必须控制散烧煤污染”。
王志轩:散烧煤污染需尽快得到有效控制。在综合考量经济成本、推广难度来看,尽快控制散烧煤污染是改善环境,减少雾霾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为40亿吨标准煤,其中约有50%用于电厂发电和热电联产供热,这部分煤在2015年,约排放二氧化硫300万吨,氮氧化物250万吨,烟尘40万吨,总量已降至近600万吨;剩下50%煤炭中,除去用作原料外,还有约8亿吨左右为散煤。散烧煤炭排放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对于治理大气污染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