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地补惦记”展现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依赖的典型特征,表面上源于地方补贴,实际上来自信心不足,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家政策导向下意气扬扬跌跌撞撞地步入初级阶段的自然结果。在这种局面中,长远战略把握的理性和短期逐利风险的感性交织,构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狐疑又迷离的独特景观。
不要错会了意 贻误时机
“时乎时,不再来”,机遇弥足珍贵。新能源汽车产业异军突起,很大程度上是顺应大势,乘势而上的结果。在今时今日,环保是大势,可持续发展是大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如火如荼,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能明显地感受“新能源之春”的融融暖意。
环保要求提供契机。水污河岸,霾锁京津,可持续发展面临重要考验。在巴黎世界气候大会关键节点,习近平主席庄严承诺:“中国将进一步加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力度,争取到2020年实现碳强度降低40%—45%的目标”。其实在国内,汽车行业减排早已发轫,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一方面是存量控制,限购摇号,惩治减排不达标车企,纾解雾霾、堵塞之痛;一方面是增量管理,鼓励新能源车入围,提高新能源车使用比例。
政策制定提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中央出台的新能源汽车鼓励及引导政策超过20项,涉及电池、补贴、限行限购等多个方面,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成熟及初期高成本的情况下,政策的倾斜显著提高了社会参与热情,极大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李克强总理近期在国务院会议上推出的五项举措:电池革命性突破、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应用比例、提升整车品质、完善财政补贴等,进一步将新能源产业定位提到新的高度。
地方推动提供助力。充电设施方面,国家电网已实现8条高速公路快充充电站的上线运营,山西、海南、新疆等边远地区充电设施建设也在逐步加快。公共交通方面,江苏推动新能源公交车扩容,提高绿色公共交通车比例。政府采购方面,河北将在党政机关公务车、机要通信车、执法执勤巡逻车、城乡公交车、出租车等九个方面公共服务领域全面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要求自3月1日起,更换或新增城市公交车和上述九个公共服务领域车辆,应选用新能源汽车。
“地补惦记”表现是观望、动作是等待、心态是狐疑,不知政策不能代替市场,国家层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安排,肯定不是空话。按预定计划,2020年后取消补贴。“分行李”、“抢末班车”、“赚一点是一点”的心理,无助于成长、无益于进步、无补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必须改变嗷嗷待哺的状态,尽快实现独立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