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风口的猪?中国智能家居恐因没有专利集体阵亡(3)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网易科技  作者:王新宇  2016/2/24 9:15:01  我要投稿  

智能家居专利之争互联网公司永远的痛

近期,小米公司就深受专利的困扰,由于专利尚未获得批准就被公关部门拿来大肆宣传,被工商部门重罚,一时间被传为笑谈,从智能家居的角度,互联网公司申请的专利分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产品的发明专利,还有一类是新型实用专利,相比产品发明专利,新型实用专利一般通过代办公司,数千元就能提交申请,通过率也比较高,所以知道其中猫腻的互联网公司就钻了这个空子,动辄数百上千的专利数量,更多的是后者,而非产品专利。

根据媒体报道,从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5月28日,在智能家居操作系统领域,全球申请人共提交了896件专利申请,其中,中国申请人共提交了122件。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谷歌共提交了28件专利申请;苹果共提交了46件专利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有些著名的智能家居企业专利数量甚至还未实现零的突破。专利有多重要?如果没有专利,苹果公司恐怕永远蜗居在车库,不能成为现在这家伟大的科技公司。而三星、苹果、谷歌等国际公司之间的专利之争,经常上演诉讼和商业大战。

由此可见,当下的互联网公司,在核心技术端并未形成自己的优势,更多的还是长袖善舞于营销和包装,没有技术专利支撑,靠零星的智能家居产品,显然不能完成对概念当中的智能家居的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的智能家居领域反而是传统技术公司给予了惊喜:从国家知识产局的数据显示,122件国内申请人的专利中,一家名为物联传感的中国公司获得了41项技术专利,另外200多件实用新型专利,这个数字超越了所有互联网公司在智能家居领域专利之和。从物联传感公司官网查询到的信息显示:这家公司也是国际ZigBee联盟的董事成员,这个殊荣全球仅有12席,包括飞利浦、德州仪器、施耐德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跨国世界500强公司,在国内包括华为、小米等公司,都仅仅是这个联盟的成员单位。

这也就意味着,在智能家居领域,国内竟然有一家企业正在参与主流技术规范的制定,并且有较高的话语权。

概念回归实际房地产与智能家居的路在何方?

从功能上来看,基础智能家居系统包括家庭灯光控制、电动窗帘、音乐系统、语音提示、安防报警、手机远程控制、家电控制、可视对讲、视频切换等等,这些功能其实多年前已经实现,甚至还能做到更多,比如车库车位锁定、园林浇灌等等,总结下来,产品线齐全,能一站式提供全面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拥有智能家居的多个高价值专利技术。

智能家居样板间绝对不是引进几个路由器、电灯泡就能万事大吉的:从硬件上来看,智能家居所涉及的硬件还包含很多感应器、控制开关,结合不同的场景设置所需要的感应器和控制器,在各个节点之间实现关联。显然,路由器、电灯泡并不能满足这个级别需求。

互联网带给智能家居的有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对于房地产的物业后市场的功能,也会发生有趣的变化,衍伸出针对互联网服务的专属商业模式也有包括本地化O2O等商业模式,这个模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对于开发企业而言,如果是做长久打算,后期的投入和运营才是核心,硬件的支持,把房子卖掉才是第一步。

但现在,众多的开发商的选择还是盲从于营销,而钻营于短时间的利益,面对未来的布局还显得不够,实际上互联网与智能家居的结合带来的化学反应,并不仅仅是房地产项目的去化,长远来看,对于资本价值的提升帮助更大。

回归到本源,对于房地产而言,产品是决定公司未来的核心,同理,在智能家居的布局也是一样,互联网泡沫随时可能破灭,是时候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智能家居策略了!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