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当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已成为世界共识,而实现清洁转型,除了技术支撑,更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绿色金融应运而生。
在中国,绿色金融蓬勃发展。1月27日,浦发银行发行我国首支绿色金融债券,规模200亿元;1月28日,兴业银行也发行规模100亿元的绿色金融债券。有媒体称,这标志着国内绿色金融债券从制度框架到产品发行的正式落地,也是中国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促进清洁能源行业发展的又一有益尝试。
全球能源互联网投融资大会上,中外专家频频提及绿色金融对能源互联网融资的助推作用。国家电网公司亦有相关实践,英大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蓝天系列产品引领信托服务清洁能源潮流。
那么,绿色金融到底是什么?亿万资金流入市场,能否撬动旧有投资者的思维桎梏,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定义
绿色金融到底是什么?
从广义的概念上来讲,绿色金融可以通俗地理解为金融“绿色化”,这包括两层含义。
一方面,绿色金融充分考虑项目的环保、节能、低碳等因素,将其作为投资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资金流向更环保、更节约资源的产业,让企业与消费者习惯以绿色理念思考、解决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是与传统金融理念最大的区别。
另一方面,绿色金融也包括金融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即促使金融行业创新发展,避免现有经济锁定效应。“绿色金融发挥银行资源配置功能,引导、撬动社会资金流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领域,体现了金融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兴业银行副行长薛鹤峰这样定义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的产品类型非常丰富,比如以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指数为基础的各种金融产品,还有绿色保险、碳交易、排污权交易以及以碳交易和排污权为抵押的各类金融产品。
而当我们谈论绿色金融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在形形色色的产品背后,一定有一个支撑体系——绿色金融体系。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第四十五条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这在国家政策层面是对绿色金融的极大支持,也是绿色金融中国实践不断完善的有效举措。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应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融资的可获得性,二是降低污染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融资的可获得性。
简而言之,绿色金融概念的创新点,是为绿色项目持有者和投资人搭建了一个特殊的专项融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只要投资回报比足够有诱惑力,绿色项目与投资人更容易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