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业务多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关,此外也涉及矿业、建筑业和地铁建设等等。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业务模式,随着中国各地基础设施以及大型工程开发高潮的过去,施耐德电气在华的业务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国际知名电气制造商相继进入中国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市场,在高端输配电设备领域占据较大份额。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外电力设备制造企业更是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并且通过国内建厂、合资并购等手段抢占国内市场。
施耐德电气前几年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也与“并购+整合”相关,朱海本人还被媒体称为“收购强人”。在并购了德力西之后,朱海还主导了北京利德华福技术公司、雷士照明等多起并购。不过,在最近的一两年里,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已没有发起大的并购和整合了。
一位在几年前曾被施耐德电气企图收购的民营企业主对记者说:“我当时坚定地拒绝了施耐德的收购。当时我们公司比他们弱很多,但现在可以说我们的技术水平并不比他们差。而且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的前景比他们可能更好。”
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竞争力受到了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挑战。从北京合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招股说明书里也可以看到这一趋势。例如,其招股说明书称,气体绝缘技术早期一直由国外著名电力设备公司所垄断,例如ABB、施耐德等等,但近几年来一些国内制造企业基本掌握了该领域的核心技术,并逐步在产品质量方面接近国外产品水平,市场份额提升较快。
其实,施耐德电气在几年前已经开始察觉到了市场的变化,并作出了一些调整。2011年7月,施耐德电气在武汉组建了区域总部,同时也在重庆、西安,以及东北等区域市场进行布局,希望与中国的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以及诸多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中西部的政策相适应。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1年到2013年,施耐德电气的城市覆盖率在3年间增加了近百个,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在过去三四年,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城市覆盖增加了100个以上,其中绝大部分都在中西部地区。
但布局西部销售渠道或许并不足以让施耐德电气重新获得持续的两位数增长,对其更重要的恐怕是做出一些策略上的改变。前述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表示,现在施耐德电气在中国面临双重考验,一是整体经济形势增长放缓,二是国内企业正逐步追赶上了国际技术水平,这两大因素既导致了行业增量变小,也导致了施耐德的增长空间变小。
“施耐德电气一向以资本撬动市场,以兼并重组见长,如果现在他们能并购一些更有活力、有前景的企业,并降低自己的销售价格,再次获得高增长也是有可能的。”该分析师称。
前述民营企业主也对此表示认同,他说:“如果施耐德仍维持现在的发展模式,我们一点也不害怕他们的竞争。但如果他们真的改变策略,与民企在中低端市场竞争,那么对我们还是影响很大的。”
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道路未来到底怎么走,现在并没有看到一个清晰的方向。不过在巴黎气候大会期间,有中国媒体问朱海,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如何处理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关系,是否会与中国企业、尤其是新能源民企进行合作时,朱海说:“与中国本土企业,包括民营企业的全面合作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