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可行性问题
欧洲早就有建设超级电网的规划,包括两个巨型项目:一个是2009年提出的沙漠科技项目,规划在撒哈拉沙漠建设太阳能热电厂和风电场,通过3000-5000公里的直流线路向欧洲送电,2050年达到向欧洲提供所需电力15%的目标。另一个是2010年提出的海洋科技项目,规划在北海建设容量为1亿千瓦的海上风电,依托超级电网向欧洲各国供电。与全球特高压电网互联规划相比,尤其是与“一极一道”的输电规划相比,欧洲的超级电网规划无疑是小巫见大巫。但就是这样一个规划,却遭到了原世界可再生能源理事会、欧洲可再生能源协会主席赫尔曼˙希尔先生的尖锐批评,他在《能源变革-最终的挑战》一书中,对超级电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现将他的主要观点概括如下:
(1)超级电网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绊脚石,因为如果依赖这些项目的实施,人们选择的无疑是一条曲折的道路,能源变革将不可避免地放缓。以分散投资发展可再生分布式电源,是实现能源变革最快的方法。
(2)超级电网并非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原因是它没有关注区域经济的需求,几乎完全是为满足电力行业的需要而设计的,它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参与可再生能源生产的人数。
(3)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原因,超级电网项目不可能按照预定的投资概算和时间进度实施,而且由于很多技术是第一次碰到,如在深度超过1000米的海水中铺设超高压直流电缆等,最终会造成成本爆炸性增长。
(4)并非技术上可行的每件事都是可以实现的,技术可行不等同于社会可行。技术万能者对各种社会政治的影响因素视而不见,他们最终把项目的失败归结为各国的政治意愿,而不承认规划自身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
目前,欧洲超级电网项目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赫尔曼˙希尔先生说,要是德国在2000年不是制定《可再生能源法》而是做出开展“沙漠科技”项目的决定,那么极有可能到2010年的时候,德国电网中甚至连1千瓦新增的可再生电力也没有。2013年德国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7000万千瓦,90%以上接入配网就近供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已接近30%,规划2050年可基本依靠自己的资源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80%的目标。
欧洲超级电网的经验教训以及赫尔曼˙希尔先生的观点值得借鉴和参考,一项技术在工程上获得成功后,能否大规模推广应用只能由市场来决定。欧洲的沙漠科技和海洋科技项目,规划采用直流远距离向欧洲输电的容量尽管已达到其用电总量的15-20%,却并没有要求将欧洲电网的最高电压等级由400千伏提升到特高压。因此,现在提出在欧洲建设“三横三纵”交流特高压网架的规划方案,估计也很难得到欧洲各国的赞同。
6、结语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人类的美好梦想而非政治任务,因此开展国际性的学术探讨十分必要。探讨的重点是根据能源革命的要求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提出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科学路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方案。
目前,我国国内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能源互联网的研究和建设,按照多数学者的共识,能源互联网是一个以电网为核心和纽带,具有生产要素配置去中心化、生产管理模式扁平化、多能源互联互通,以及绿色、互动、智能、一体化为特征的可持续能源供给系统。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把这样的技术模式及其理念推向全世界,从而尽早实现以低碳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的目标。由于各个国家以及各大洲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不同,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无疑应当是因地制宜并各具特色的。
从现在到2050年还有35年的时间,在这不算太短的岁月里,还会有无数的新技术被创造出来,持续不断地改变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如何准确把握现代电网和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从而提出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路径和方案,是一个需要人们以“三实”(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和敢于追求真理的精神深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