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城市管理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方法学与公众满意程度评测的研究
城市管理工作已经深入城市生活各大领域,城市管理的绩效评价能否客观公正,将对城市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工作的绩效水平直接影响城市管理的能力与效率,应当以公众社会满意为导向,构建城市管理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与其方法学,并将公众满意程度作为评价的核心方面,使得城市管理工作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方向,模糊层次分析法、平衡计分卡、模糊综合评价等均可以应用到城市管理绩效的考评研究中。
3.5借鉴国外城市先进应急管理和反恐经验建立我国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城市安全和城市风险管理逐渐成为影响城市自组织体系代谢平衡的关键点。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政府和公众才逐渐认识到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对于城市的冲击影响。此后发生的2003年SARS、2009年H1N1和近年来中国出现的区域性灰霾等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美加大规模停电、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和2013年中国青岛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输油管道破裂事故为代表的公共基础设施事件;2013年美国纽约、芝加哥、底特律等大约60座城市麦当劳、汉堡王等快餐连锁店外罢工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事件等,均表明城市安全和城市风险管理必须成为城市管理学研究的重点。借鉴国外城市先进的应急管理经验,911恐怖事件之后,美国的城市应急和反恐能力得到质的提高,高密度住区和地质灾害中城市的应急对策。由于城市在人口、重要阶层和重要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高度集聚性,成为城市恐怖主义的攻击重点,研究和部署城市反恐安全防范成为主动防御的主要路径。与此同时,通过国际间大城市现状应急管理体制的比较和基于国情的国内城市的比较,强化公众参与机制的引入,形成我国不同层次城市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学,构建我国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3.6以“公众参与”为方式的主体多元化管理
主体多元化管理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城市多元主体通过参与影响公共决策,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过程。强调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是要综合运用国家机制与政府组织、市场机制与营利组织、社会机制与公众组织三套有利于城市健康发展的城市管理工具,构建一种全民参与的现代城市管理体制。
作为城市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参与式城市治理提出了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在不同领域里相互合作和互动的关系。参与式城市治理框架的建立,有助于城市管理事务的有效解决,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有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全过程参与机制的建立有利于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合作,为社会相关利益群体表达意志提供了稳定的制度平台,有利于充分实现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增强社会对城市的认同感,能够为城市的健康和谐发展奠定稳固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