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觉得互联网公司善于干这个事情,把赚钱的周期拉长,前面先有投入、有量,有另外的商业模式,比如说广告。但是车厂今天有没有这样的能力从用户身上、从后收费的模式上收取ARPU值?
现在看来是蛮难的,这与聪明与否和技术没有任何关系,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都是基于“量”的,没有量,所有后收费模式和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都不成立。
一个车厂一年一款车卖10万辆已经顶天了,3年卖多少?什么时候卖到100万?如果这100万分布在全国,数据还是非常分散的,而车的后服务一定是跟位置相关的。无论是保养、维修、加油,所有东西都是分散的,所以这100万中可运营的还是非常有限。
而且当你三年卖到100万的时候,三年前卖出去的车作为电子设备可能已经落伍了,这部分客户已经没法被运营了,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问题。无关技术,无关聪明不聪明,甚至无关人才储备,就是大家依赖的商业模式完全不一样。
从这一点来说,也许互联网公司是可以有所帮助的,为什么?因为互联网公司本身已经在PC端和移动端建立起了这样的商业模式,已经有这样的用户群,已经有黏住用户的核心服务。所以,当互联网公司带着商业模式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可以打破技术循环的魔咒。 从PC移动和用户积累的角度产生协同效应,这是互联网公司可以给这个行业带来的第二个贡献。
互联网用户思维
第三个改变非常有意思,邱昌恒用典型的互联网用户思维给传统汽车行业上了一课:
我们今天谈到汽车的时候都是在谈我们应该做什么,未来会发生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技术和东西?都在谈“我们”,我极少看到未来的用户怎么样,自动驾驶用户怎么看?需要在车内看电视、听音乐吗?流量怎么办?
所有这些都不是技术问题,技术上都可以被实现或者即将被实现,但我很少见到有人说我要为用户实现什么,降低什么成本,带来什么收益。
所以,互联网可以给这个行业带来的第三个观念上的变化,就是互联网产品没有其他秘密,都是跟着用户的价值迭代出来的,没有一个互联网产品是被设计出来的,全部是被迭代出来的。
而汽车很要命的是什么?汽车迭代周期是非常长的,两到三年,最快的一年半。因为汽车是非常大的硬件,而且涉及到安全,所有人对迭代都非常非常谨慎。
更多是有什么样的技术,适当地运用到高端车上,拿回一点成本和收益。
我们今天有没有可能站在用户的角度上仅仅解决几个问题,比如说车载导航联网的问题,更新可以变成不是一个季度或一年更新地图,怎么样把流量成本降下来?怎么样提高开车的体验,比如说在线的音乐能不能跟本地音乐融合起来?也许一点点的突破就有可能带动用户的使用,进而带动用户的规模,用户才变成真正的用户。
还有一个误区是我们今天都觉得卖出的车就是我的用户,可是从我的角度来看,卖出车跟车厂没有一点关系,因为再没有使用车厂其他的服务,而且不是在线使用。
所以我觉得互联网公司给这个行业带来的是一步一步从用户角度出发做产品迭代的一种思路,这个思路会影响什么?会影响到我们对车的整体设计,怎样把车的电子化电子电器部分跟整车松耦合;整个车的网络架构设计部分怎么样去跟互联网的网络架构融合。这是互联网公司可以给这个行业带来的第三个层面的贡献。
最后回到阿里巴巴希望做什么,阿里巴巴不会再做一辆车,这个世界上不缺一个新的车厂。我们希望通过阿里巴巴对云OS的积累,在地图、音乐等内容方面以及云计算、支付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服务,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造出未来的智能汽车
就像马斯克用特斯拉颠覆汽车行业一样,行业之外的人反而能跳出桎梏,用新的视角来观察和改变传统行业。会后,记者追问邱昌恒特斯拉的软件自动更新、大屏幕便捷的操作体验是不是电动车未来发展方向,邱昌恒表示确实如此,“相信国内厂商会很快跟进,并且在这块儿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