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专访】电网的科研机构是如何运行的?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作者:高雅 吕刚  2016/1/21 9:05:14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国家电网公司有6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这其中有3个以中国电科院为依托。今天,小编要分享的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剑波的精彩思想。

记者:中国电科院作为中国电力行业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机构,承担着为国家电网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和推动电力科技进步的重要使命。公司系统的6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有3个是以中国电科院为依托的。在专业培育方面,中国电科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郭剑波:长期以来,中国电科院始终坚持以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为导向,紧密贴合电网发展实际,将建设先进的实验平台作为支撑科技创新与进步的重要基础条件。

首先是坚持以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为导向。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培育,必须坚持以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为导向,把研究工作和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我院目前拥有的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专业配置和研究方向凝练上,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

其次是坚持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是实验室建设的航标,具有引领标识的重要作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需要在传统技术积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避免“大而全”,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寻求突破,体现出自身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形成实验室的亮点、聚集点和制高点。

再次是坚持发挥科研团队和学术带头人作用。团队学术水平的高低决定实验室在某个研究方向上能走多远、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公司 2010年命名第一批科技攻关团队,同时,我院通过内部培养和引进“千人计划”专家等多种方式,已经拥有了一批技术过硬、具有前瞻性思维的学术带头人。正是这些优秀的科研攻关团队和学术带头人的精诚合作与开拓进取,为我院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研实验平台是开展创新研究的物质基础,近十年来,在政府、公司和我院各层面的支持下,我院3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投入了近10亿元用于科研实验平台的建设,目前已拥有数模混合仿真平台、风光储联合运行平台、电磁环境测试场与全天候测试系统等国际领先的科研实验平台。这些平台不仅服务于我院的科研工作,同时也对外开放,促进了我院与国内外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为集成社会优势资源推动电网相关科学技术创新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人才梯队建设对公司创新体系中的整体队伍建设发挥怎样的影响?

郭剑波: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人员队伍主要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其中,研究人员是实验室的核心,技术人员是科研工作的技术支撑力量,管理人员是实验室建设运行的保证。三种人才应保持合理比例、动态变化、整体优良的状态,同时,也要注重学科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的合理性。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公司创新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公司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实施主体,是重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的孵化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的优秀科研团队,将为整个公司创新体系提供先锋模范作用,并可通过合作研究、联合开发、技术交流等形式,推动公司系统内创新人才的快速成长,促进公司领军人才和科技攻关团队的建设,进而提升公司系统整体创新水平。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