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观察一件事或一个问题,人不同则答案不同,能源政策亦是如此。在政府看来,可再生能源补贴是迈向低碳未来和新技术全面商业化的关键一步,但对于电力消费者和纳税人来讲,也可能是额外负担。
那么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到底需要支付多少成本?
有些国家会计算并发布自己的测算。而在另一些国家,政府会公布足够多的相关数据以便分析人员据此做出自己的测算。
西班牙在2010年决定对现有项目的补贴进行追溯性削减之前曾宣布,其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年度电价补贴赤字约达50亿欧元。美国在不同时期实行过多种补贴机制,不过据测算,其中最主要的两项补贴机制之一——风电生产税减免政策2014年让该国损失20多亿美元的税收。
相对于火力发电成本,日本2014年的上网电价补贴成本是7280亿日元(按当时的汇率折合69亿美元)。德国2014年的零售电价是291.4欧元/兆瓦时,其中用于可再生能源支持的《可再生能源法》(EEG)附加费是62.4欧元,使得该国的总补贴成本达到192亿欧元。
对成本披露的关注合情合理。由于硬件价格下跌以及补贴过于慷慨,2007~2011年若干个欧洲国家的太阳能开发出现过热的局面。对成本披露的更大重视,或许原本可以推动各国政府在这一期间制定更加灵活的支持政策。
不过,如果一个国家希望关于能源选择的政治讨论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进行,就必须对相关成本有全面的认识,而不仅是电量与补贴机制设定的单位金额相乘,得出简单数字罢了。我们认为,全面认识能源发展成本至少需要考虑五类因素。
其一,任何成本测算不仅需要考虑补贴的总量,还要考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对批发电价的影响。在多数发达经济体中,批发电价一直持续下降。部分原因是用电需求的低迷,或者像美国,廉价的页岩气降低了燃气发电成本。但是零边际成本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对批发电价下降的影响也同样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