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前言:作为光伏行业资深一员,黄鸿儒老师见证了2012年以来国内光伏行业的井喷发展和风云变幻,各种技术和商业模式概念不停涌现,直到今年的最新热门话题-----能源互联网。
按照黄鸿儒老师的理解,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基础在于储能系统,实际单元构成是众多微电网。下面就请黄老师为大家详解微电网与能源互联网吧!
新能源储能系统兴起的原始需求,还是部分地域存在电网覆盖不到,或者电网建设成本过高的现实问题。
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兴起,伴随着并网条件,调度能力的升级,大电网对新能源能够充分消纳,并保持自身稳定。继而提出区域内新能源和其它形式能量源混合组网,区域内调度和消纳的微电网概念;随着微电网的进一步延伸和普及,单个微电网利用自身EMS系统的BMS系统进行调度管理电能的同时,进一步向上和大电网并网进行送电和反送电进而对电力资源进行更优化的配置。

随着微电网的进一步延伸和普及,单个微电网利用自身EMS系统的BMS系统进行调度管理电能的同时,进一步向上和大电网并网进行送电和反送电进而对电力资源进行更优化的配置。
就目前而言,能源互联网更多还是一个先行概念,微电网正处在爆发的前夜。但是因为成本原因,目前微电网规模应用存在一个瓶颈。
例如,按照10MW光伏电站分析,正常建设成本不会超过8元/w,如果采用锂电池作为基础的储能系统,配置20M瓦时储能电池,锂电池成本按照2.5元/瓦时计算,折合到一个地面光伏电站成本,仅初期蓄电池购买成本就会增加电站建设成本60%以上,这还不包含5年以后电池效能下降需要更换成本。如果采用成本相对低廉的铅酸电池(0.6元/瓦时),初期建设成本也会增加15%以上,这还不包含两年以后更换电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