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供给侧改革”大热。而这并非它首次亮相。
11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领导人多次表示必须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出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供给侧改革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这时提上议事日程?
供给侧改革 经济发展是时候加辆“马车”了
供给侧与需求侧对应。简单说来,供给侧是提供生产资料、劳动力的一方,需求侧指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此时提出供给侧改革,实则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关系密切。
古典主义经济学中,凯恩斯主义主张以调整需求侧解救通货膨胀和失业,却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遭遇通货膨胀和失业双重打击时宣告失败。而随之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实行的减少税率、紧缩货币供给的方法,刺激企业投资生产,使美国经济一步步走出滞涨的泥淖。里根经验,便是经济学中供给学派的典型方法。
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后,增长速度逐年放缓,产业结构急需升级。落后、过剩产能不仅消耗了过多的能源、人力资源,也影响中国产品出口与外资投入意愿。不仅是中国,当前世界经济涨幅不断下滑,单凭刺激需求带动经济增长已难以为继。
另外,互联网技术对需求侧的改造是革命性的。它几乎重塑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各类服务业的火速升级,使得人们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是刺激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诱因。
需求侧变了,供给侧必须跟上。
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明确提出,供给侧改革重点应放在5个方面: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不仅是经济结构调整,更是对经济转型发展的全盘考虑。其核心内容包括政府的简政放权,由此激发市场“自由之手”无限活力;减税让利,提高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刺激生产;稳定货币供给,减少政府赤字。
总之,供给侧改革既需要有创新思维和市场意识,也要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既要大力发展服务于产业转型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又要顺应新的科技革命趋势,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型产业。
加上“供给侧改革”这架巨型马车,走出凯恩斯主义的围城,终将有希望。
重点去产能 “僵尸企业”或进入寒冬时代?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供给侧改革将去产能放在首位。早在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此后,他又多次强调要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
目前,中国工业产能中存在大量过剩现象。根据财政部网站的消息,2015年1~11月国有企业利润同比降幅略有收窄,但地方国有企业利润连续4个月出现同比下降,降幅逐渐加大。另外,钢铁、煤炭和有色行业继续亏损。
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依靠政府补贴却亏损的现象仍存在。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等问题,传统行业尤其是钢铁、煤炭、石油、石化等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发展面临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