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们增加了一些温度检测装置、电子锁等要求,讨论后的实施方案是还是由电桩这边来做,没放在车那边。车端可能会增加控制导引电路,但是电子锁不放在车那端,汽车改动量就小多了。
记者:关于标准的适用范围是如何修改的?
刘永东:适用范围本身有些歧义,有些车企希望所有设备都能满足,从低电压到很高的电压,但是,设备充电效率就不高,会出现电的浪费。而且,充电设备会五花八门,不便于标准化、统一化和产业发展。我们希望做一个平衡和兼顾,所以提出了三种电压等级分类。大家希望车和桩都往一个方向去发展,开发产品和标准制定都集中靠拢,这样大家都取一个公约数。
记者:在接口标准上,国际上直流充电有四种技术方案,有欧标、美标、日本标准和中国标准,未来这些标准在中国怎么实现兼容?
刘永东:不是实现兼容,在中国只有一个自己的标准,必须要适应我们的标准,进行改进,在中国市场上符合中国标准。
记者:标准出台后会对充电桩的技术带来哪些改变?
刘永东:这只是接口标准,还谈不上充电设备其他的标准。从接口标准来说,对充电设施的影响,应该说增加很多技术门槛,增加很多要求,如安全要求,监控要求,也增加了电子锁,温度监控装置,可能也会增加一些成本和技术门槛。
另一方面,新标准对充电设备是有很大好处的,对充电设备的推广应用有很大帮助。目前充电设备企业面临很大的问题是充电设备需要人员去现场调试,会花很大的精力解决兼容性的问题。标准统一之后,他们不会需要花更多精力去做这些事情,便于自己自身发展。
新国标是互联互通基础
记者:标准出台后,可能下一步充电桩的互联互通是关键,怎么理解互联互通,在互联互通方面会有什么举动?
刘永东:互联互通实际上是三个层面的事情。作为一个车主来讲,他希望实现互联互通,他要知道这个充电桩是交流充电桩还是直流充电桩,自己能不能充,充电状态是怎样的,是不是容易缴费,这个就是充电互联互通整个的流程。
如果分三个层面来说,充电桩互联互通首先是充电过程的互联互通,相当于充电的兼容性问题,也就是说车主找到桩之后能充上电;第二是信息的互联互通,他要找到一个平台,知道充电桩在哪,这些桩实际上代表的是背后的运营商,运营商之间也需要平台来解决充电桩的位置信息、状态信息、设备信息;第三是交易的互联互通,国网有自己的APP,有自己的用户和充电卡,普天也有自己的app和充电卡,这里面需要解决不同充电平台统一交易方式的问题。
第一个层面的问题,充电过程的互联互通,“充电新国标”涉及的五个标准是基础,所有设备、桩和车,都按照一个标准去生产、制造和销售。但并不是说有了标准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第三方测试机构来证明它是符合标准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要完善的充电标准的认证和检测制度。因为充电兼容性的检测,各国都非常重视,我们也在建立这套制度,兼容性的检测制度,提供一个第三方的证明,证明它是符合国标的,来解决充电过程兼容性的问题。
在信息交换的问题上,新国标是基础,各个运营商要交换数据,充电桩位置以及附带所有的信息需要统一格式进行编码、传输。我们现在做的有四个标准,通过信息交换的编码标准、数据传输标准、公众规范等来解决大家要实现的基本标准,标准出来之后,平台的互联互通就可以解决了,就可能实现在一个平台上知道所有桩的位置和信息。
第三是交易的互联互通,我个人认为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利益问题。每个运营商都希望发自己的卡,就像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都发自己卡一样,但对用户来说不方便。
我们提的建议就是建立运营商的备案管理制度,要求运营商在交易支付上必须要支持银行卡支付、网络支付,发卡可以保留,但网络支付和银行卡支付方式必须要保证一种,这样就实现了互联互通。实际上这三套体系建立起来后,互联互通问题应该不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