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交通”提供优质服务
来到江苏泰州口岸船闸前,船户老王没有像以往一样,坐着皮筏子上岸,再走上几公里去交费处缴费。因为船闸前的远调站已经自动读取了老王船上的电子标签,船名船号、船舶所有人、货物种类等信息已经在船闸管理系统中全部显示出来。调度员审核完资料,系统自动把信息发送到老王的手机上。老王只需打开手机APP支付费用,等通知过闸。
“互联网+交通”,“+”出的是效率、方便和更好服务品质。“十二五”以来,交通运输部实施了多个“交通物联网示范工程”。在“长三角航道网及京杭运河水系智能航运信息服务应用示范项目”中,实现了船岸一体、船港一体、船货一体、数字航道、数字港口、船舶应急、水运物流等一体化应用。在广州开展的“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工程”,发布了手机应用“行讯通”,全面整合城市交通、铁路、民航、水运等交通资源,打造“交通在手、遍行广州”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在重庆示范应用的“基于物联网的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与效率提升技术”,建立了集网站、广播、路侧通信、移动终端和可变信息标志牌等多方式于一体的,面向路网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实时路网运行状态信息服务的示范应用。
此外,各单位根据自身业务,建立了信息化系统,服务社会物流和公众出行。如长江航务管理局建成的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现在每天有300多万条的数据交换量,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
北京市交通委把抽象的交通大数据变成了用颜色标注的交通热力图,呈现出来的是出租汽车热点图、轨道客流分布图等。小到调整公交路线,大到城市规划,这些图片都能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今年交通运输部重点推动了综合交通出行服务信息共享应用的政企合作模式示范,让出行服务更接地气。目前,示范工程的实施指南已基本编制完成,江苏、辽宁、吉林、黑龙江、广东、福建、四川、重庆等省市都在积极推进,相信不久的将来,“互联网+交通”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