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大规模融入电力系统,不仅需要输送通道的支撑,更需要引入市场手段和政策的优化调整。
一方面,新能源消纳须及早纳入市场机制。我国亟需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电力市场体系,高效整合各类电力市场资源,加快构建包含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等在内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并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监督。
与此同时,要对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应充分借鉴德国的相关经验。首先,根据补贴总额对各类可再生能源限定年度新增规模,避免发展过热或过冷,做到补贴成本可承受;其次,对可再生能源项目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可以在享受国家规定的固定上网电价或在补贴基础上参与市场竞争;再次,引入招标机制,通过招标确定补贴额度,采用市场竞争方式确定最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促进竞争,降低成本;最后,可再生能源成本分摊既要考虑个别成本也要体现系统成本,将跨区输电、调峰调频等纳入可再生能源补贴范围,体现公平竞争、有偿服务的原则,保障各类电源及电网的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电力工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能源结构调整,大气污染治理,终端用能方式变革,将为电力发展转型注入新的活力。如何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因此,未来电力工业必须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做好当前与长远、能源与环境的统筹协调,着力打造电力系统的升级版,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