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1、能源互联网中的广义储能定义
传统意义的电力储能可定义为实现电力存储和双向转换的技术。能源互联网中的电力储能不仅包含实现电能双向转换的设备,还应包含电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单向存储与转换设备。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广义的电力储能技术可定义为实现电力与热能、化学能、机械能等能量之间的单向或双向存储设备。如图1所示,电化学储能、储热、氢储能、电动汽车等储能技术围绕电力供应,实现了电网、交通网、天然气管网、供热供冷网的“互联”。图1中,储能和能源转换设备共同建立了多能源网络的耦合关系。在实际应用中,二者常进行一体化设计,难以区分,将具有储能能力的电力转换设备也纳入广义电力储能的范畴。
2、储能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模式
储能技术已被视为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互联网中,储能的作用将进一步得到扩展。图2描绘了能源互联网的概念架构,包括物理系统、管理系统和能源交易市场。在能源互联网架构的基础上,将储能在能源互联网分为两种应用模式:
1)广域能源网应用
在骨干网络中,利用大规模储能技术协调集中式能源生产,参与广域能量管理,为大规模能源生产和传输提供“能量缓冲”,为系统广域能量调度提供支撑,维持系统供需平衡。大容量储能的运营主体直接参与能源交易市场,根据能源市场价格变动灵活购入或卖出能量,或提供调节服务。
2)局域能源网应用
局域能源网中,储能与能源转换装置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系统经济高效运行,局域能源网管理系统根据储能的状态及供需预测信息,结合能源价格信息,对局域网内能源的生产和消耗进行决策,从能源市场购买或卖出能量。在虚拟能源站应用中,由于难以对各分散生产者的行为进行预测,对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等聚合管理具有较大的难度。在储能的作用下,分散的能源生产者具有更可信的能源供应能力,并使其具备参与能源市场交易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