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性,电力市场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履行电力普遍服务等社会责任,使电力体制改革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改革。这需要在改革方案中对市场规则与普遍服务的要求进行优化设计,需要有计划地通过试点工作总结经验,这也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总体来讲,电力体制改革绝不是文件下发之后就能自然而然一步“改到位”,随着改革的推进和形势的发展,还会有N个实施细则出来,再加上我国各地区情况各异,改革也将会因地制宜、试点引导、务实推进,预计将贯穿整个“十三五”时期。
记者:改革将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多方直接交易。发电企业、售电主体和用户赋予自主选择权,确定交易对象、电量和价格。在这里,电量、电价都成为“变数”,发电企业为了赢利只能“薄利多销”,但以目前供大于求的电力市场形势来说,对发电企业特别是火电企业并不利,发电企业可能更倾向于过去计划性的长期稳定供需关系,您认为,应如何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调动发电企业的积极性?
王志轩:我认为,一是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的核心,尽量减少对市场的约束,从而让市场发现规律、发现效率、发现效益。二是电力体制改革是有价值导向的,面对能源转型趋势,电力市场规则的设计要体现出绿色发展导向,所以,对清洁电能的优先性地位是9号文件明确并会在配套文件中落实的重要内容。三是电力体制改革不是唯一体现优先性机制的载体,并且,任何机制都有其解决特定或者主要任务的目的,因此,对于清洁电能的优先性地位在改革配套文件中也应当是有条件、有阶段性的区别,否则,无序发展也会造成能源资源浪费,甚至是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四是不论常规电源还是新能源都应当树立竞争思想,尽量适应逐步减少各种保护行为的趋势,事实上,随着能源转型的速度加快,竞争不仅来自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之间的竞争,也会来自同类发电能源如风电与风电、风电与太阳能之间的竞争。
总体而言,电力的竞争,一般发生在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发电企业特别是火电企业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的困难。首先,市场供求关系是造成发电企业面临严峻形势的主要原因。其次,原先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势,加上价格没有理顺的市场机制,造成了发电企业追求快速扩大规模的发展模式,这样的模式现在已经走不通了。第三,电力体制改革为发电企业转型升级带来良好机遇,发电企业在自身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并应在售电、煤电一体化、绿色金融等方面创新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