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建议》提出,主动控制碳排放,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支持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电力行业如何更好地贯彻这个要求?
胡泽春:降低碳排放的核心手段就是“开源”和“节流”。“开源”是指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节流”是指降低能源消耗的强度。在发展经济压力下,“开源”显得更为重要。降低碳排放、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发展清洁电力和实施电能替代是关键。因此,我觉得电力行业可从以下几方面更好地贯彻《建议》的要求:一是加快新能源发电发展和配套电网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网运行水平和对新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三是积极参与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推动电能替代和能源互联网发展。
记者:《建议》提出,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请您谈一谈电力行业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前景。
胡泽春: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发电用煤约占全国煤炭消耗的一半,而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约为70%,因此,电力行业占我国总的碳排放量的比重相当大。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和电源结构的优化,电力行业减排空间巨大。未来我国建立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电力行业将是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主要成员。
记者:《建议》提出,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共同建设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加强能源资源合作,提高就地加工转化率。对此,您怎样认识和理解?
胡泽春:我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国家电网公司在全球能源互联网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虽然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受技术、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但在有条件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加强能源资源合作、发展电网互联互通可实现双方甚至多方的互惠共赢。我国加强与一些周边国家的电力合作,是“十三五”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