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推进进度缓慢
尽管各地智慧城市建设都在摸石头过河,智慧城市建设标准或者说参考系暂未形成,各方对智慧城市建设市场的极高预期。有机构预测2015年国内智慧城市的IT投资将会突破2400亿元,拉动经济总产值超过1万亿,还有机构预测出4万亿甚至10万亿的市场估值。
然而,由于地方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地政府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孤岛,以及地方政府在项目建设上的资金的困难,在智慧城市实际落地过程中,推进力度一般。某互联网企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目前与政府签订的一些合作项目,实际上都进度并不大。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所长陆峰,参与了《加快推进智慧湖北建设意见》的方案设计。
他表示,目前国内各大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文件也都出得差不多了,接下来看如何落地;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并非简单的一纸文件,其中涉及一批大项目,涉及到政府的大笔投入,是必须要落地的。他建议政府应该根据城市特点,先从基础设施建设和打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着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全国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发现许多城市方案大同小异。在2010年纽约的一个城市论坛上,一位学者提到“对于设计者来说,单独处理每一个城市,是唯一适当的方法”。
一家大企业的研究员张丰(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所在的部门定位智慧城市方案服务商,前几年他参与了很多地方智慧城市试点方案的申报,方案实际内容各地差异不大,早期政府积极申报的原因,是以为智慧城市试点获批,会带来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或资金;然而并没有。
各地方政府缺钱,是当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缓慢的最大原因。。
陆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没有哪一个概念,能像“智慧城市”这样,成功吸引这么多企业。智慧城市建设,会涉及大批的项目。企业的热衷也是为了拿到项目。陆峰建议,地方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吸纳更多的民间资本,通过PPP的公私合营模式,参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