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阿里与腾讯,其他布局智慧城市的企业也各有特色。比如最早在电子政务发力的华为,华为企业BG 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何达炳在今年8月的一次演讲中表示,在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三大领域,华为主动承担推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工作。华为参与网信办主导的《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标准》体系建设,担任标准工作组副组长一职,参加了其中15项标准中的7项标准的撰写。
更早押宝智慧城市的神州数码,则针对智慧城市有更加明确的分工。旗下的神州信息是主要从事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业务,神州数码控股主要从事智慧城市运营业务。目前神州数码至少已经在70多个城市,展开智慧城市相关项目实施。
政府热追智慧城市
如果说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由IBM提出后,企业方花较大精力为各地政府传播这一概念;那么当下智慧城市建设,企业和政府是“情投意合”。
2015是“互联网+”年,各企业在智慧城市上的跑马圈地,与各级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热情高涨”不无关系,互联网大佬成为各地政府坐上宾。
近年来国务院的许多文件中,智慧城市都有被专门提及,各地政府也不断在推行落实相关的政策和规划,一整套围绕智慧城市的政策和体系设计正在不断出炉。
在顶层设计方面,早在2013年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就曾提出,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支持公用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水务、智慧国土、智慧物流等工程。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今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关于智慧城市则进一步提出了,结合信息惠民工程实施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条块结合、联合试点,实现公共服务的多方数据共享、制度对接和协同配合。
据媒体报道,时隔三十余年,即将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其中信息化的智慧城市建设是否会成为讨论议题,被诸多业界人士寄予期待。
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博士在一次论坛上透露,目前多个部门提出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政出多门”,包括9个测绘局试点、15个工信部中欧合作试点、18个旅游局智慧旅游试点、20个科技部与国标委试点、26个交通部智慧交通试点、39个工信部和发展委“宽带中国”示范城市、80个发改委信息惠民试点、288个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597个智慧城市相关试点。
目前,在各地政府中,重庆市已于今年9月印发《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年)》,天津、山东等省市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即将正式推出。其他很多地级市甚至县一级政府也出台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