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目前,业内讨论能源互联网只是从形式上认同未来能源的联接、交易形式,但无论怎样,都脱离不了两个介质,一个是能源本身,一个是能源信息。能源互联网未来结构组成如何,取决于未来能源总生产量或总消费量中各类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学术上称能够结构。而能源信息更多作用在于把不同类型的能源效能利用趋向最优。
能源互联网倡导的是一种低成本的能源消费,互联是能源交易的载体特征。如果把能源互联网的技术进步看作生产力,那么“电改9号文”、“三桶油”改革、国企改革等就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当然,能否真正达到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还是要看变革的是否彻底以及成效如何。
随着能源互联网建设构想的推进,关于能源互联网的未来能源结构,可大胆的做出以下推断。
能源供应充足是支撑能源互联网得以实现的现实基础
能源供应充足是现实基础谈论能源互联网离不开目前国内的能源格局,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在2014年达到了38.4亿吨标准煤,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低迷,能源消费增长率有所下降,如果以目前的制造业和房地产两个经济支柱产业的经济形势来判断,很有可能2015年会成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一个短期峰值。
能源供大于求局面将出现。2015年11月1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49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2%。1-10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58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8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用电量32858亿千瓦时,下降1.1%;第三产业用电量5959亿千瓦时,增长7.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140亿千瓦时,增长4.6%。第二产业作为目前我国核心支柱产业的用电量情况实际反映了经济现状,根据目前的经济现状,经济下行的压力短期内不会消除。
煤炭依旧是能源互联网构成中目前最有效的能源之一
与美国相比,我国国民人均能源消费量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也不能单纯的通过对比国内外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差距判别国内能源供需关系的实际潜力,人均能源消费量实际是衡量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等综合作用到能源消费上的指标。能源消费富足的局面实际也促成了能源寻求向外输送的驱动力,优质高效能源供应商也需要通过寻求更加公平竞争的方式变现能源商品的价值属性。
煤炭是构成中最有效的能源之一煤炭在供电、供热过程中几乎占据了目前能源构成中的七成,应该说,为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目前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是事实存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倒逼能源结构做出调整,发展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成为了新兴产业,但是以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由于其本身固有的物理性限制因素,如间歇性,再加上储能系统装置使得成本进一步增加的事实,使得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展不容乐观。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格局现状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部分原因是我国产业结构在规模效益逐渐丧失优势的情况下,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过渡形成的。不过,这些都是能源互联网得以布局的基础,是无法逃避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