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当前能源行业问题重重。首先是能源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电力、天然气的峰谷差加大,北京2014年天然气峰谷差高达10:1,石家庄7:1;在大城市或偏远地区缺电的同时,弃风、弃光、弃水现象屡有发生;在不断新建备用电厂的同时,大量分散的工厂备用容量处于孤立的闲置状态;通过调节电价(比如丰水期、枯水期的调节和峰谷平电价调节)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电力不平衡问题。同时当前环境已到了不得不治理的程度,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仍然偏低,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亟待提高。
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体制问题。当能源体制放开后,能源互联网将构建新型能源结构,解放人的思想,形成新的生产力,可再生能源从用户侧开始容纳,能源(电力)平衡从用户侧开始调节,资源配置从用户侧开始优化,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将可较好解决以上问题。
近年来,国家电网等企业虽然已经在智能输配电环节做了大量工作,但其遵循的还是从上到下的理念和模式,很少与消费者、分布式供能特别是天然气分布式供能互动。
笔者认为,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应从终端基础开始尝试。从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试点开始,研究系统内部怎样实现信息监测和采集、负荷预测、能量平衡、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以及微能源网怎样与区域配电网、热网和天然气网互通。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争取到个体和用能企业的参与和支持。滴滴打车耗资上亿来培养用户的用车习惯和占领市场,我们也可以有条件地学习,比如成立能源互联网俱乐部,采取一些免费服务或激励措施,免费提供相应的计量、监测、统计设备,开发免费的APP软件平台等。当用户体验到更好的服务后,再将其有偿化。
未来能源格局中,应如何定位天然气分布式能源?13年来笔者在推广分布式能源技术的过程中,最初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认识主要是对能源的梯级利用及对环境和节能方面的贡献。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通过智慧能源系统技术体系的建立,进一步认识到具有可中断可调节特性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在智慧能源体系中的作用,特别是与可再生能源的配套功能。2013年,笔者完成了《分布式能源在优化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价值分析》,系统研究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对我国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影响,对其在能源体系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是受到传统意识的束缚,我们始终把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看成夹在电网和用户之间的,更加靠近用户的,能够实现能源梯级利用的能源生产系统。对能源互联网的认识,使我们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认识产生了重大的转变。它在系统中的备用、调节功能胜过产能功能,它可能发电很少,但是它的存在使系统得以在最佳状态下运行,这个功能在未来有望成为它重要的经济来源。这种认识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们的供能系统设计理念,我们必须在能源互联网整个体系中重新考虑它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