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意见》提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运营。鼓励企业结合“互联网+”,创新商业合作与服务模式,创造更多经济社会效益。您怎样解读?
周大地:一般来讲,基础设施成为一个完全赚钱的买卖也不太容易做到,所以国家要进行一定的先期投入与支持。当然,基础设施充电桩也可以逐步做到经济可回收,充电桩的用户最后要负担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完全靠国家出钱,这个数量比较大,同时,现在有很多社会资本也在寻求有效的投资方向、投资项目。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方向,如果可以实现商业化运作,就可以想法吸取各种资金,一方面解决资金来源多样化问题,使资金更加丰富。二是给现在社会很多资金创造很好的投资方向,解决乱投资的问题。目前,很多产能过剩、很多不合理项目投入了,最后还要淘汰,增加了企业和社会负担。
建设充电桩是好事,好事不一定一开始做得好,但是,大家都来关心、都来认真做就会做得更好,避免一些盲目性乱投资。我想,吸收各种社会资金来参加这个建设,对充电桩运行的经济性、建设的位置,怎样更好促进充电系统经济运行等,都有很多方面的意义。
“互联网+”在很多方面能够引进,比如,利用互联网众筹的方式来建设充电设施,或者通过互联网让更多的人找到充电桩在哪儿?发挥充电桩作用等,都可以去尝试。“互联网+”首先要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有了信息化作保障,找到哪儿有充电桩就比较方便。其次,充电桩上有没有车,什么时候能充电、什么价格等也能够弄清楚,同时,在建设中可以利用“互联网+”实施灵活的投资方式,这虽不是固定模式,但从互联网很多信息化利用方面都可以设想。
记者:目前,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方面,社会资本参与不够、资金活跃度不高,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的难点在哪里?如何才能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
周大地:社会投资首先要有回报,不能说前期办好事,不知道后期有没有回收。要有一定的投资保障、有合理的投资收入,才能引导社会来投资。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由很多内容来构成。一是建设费用是否合理;二是运行过程中能不能得到合理维护,整个系统的运行能够确保投资成为一种有效投资。当然,不能说通过建充电桩发大财,但也应该有合理回报。这个合理回报的保障,包括电价的收取、充电桩有人使用等。所以要有很好的设计,社会资本才能放心投入。
在设计方面,还需要专业公司来保障,如果谁投资谁设计,那么这个投资就成了专业性的,有很多人不懂,所以,必须有一些专业性公司来确保工程质量优良、安全运行,同时还要与地方交通、城市规划配合好,才能找到适合建桩的地方,还要有法律法规来保证充电桩的安全利用。怎么能够确保充电设施建设成为一个风险相对比较小、又有合理回报的事业,同时,价格、成本谁来核算,投资、运行的人或企业也需要相应的效益,所以,这是一种利益的组合,怎么能够把钱花到刀刃上,怎么使用户最后还能合理负担这个成本,都需要很好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