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内所有公共机构全覆盖
不久前,记者在上海静安区与上海国际汽车城共同启动的“EVCARD电动汽车分时租赁”项目现场看到,周边停车位已经十分紧张,但还是专门辟出了5个停车位,配备5个专用充电桩。项目启动首日,一名大学生驾驶着一辆纯电动车来此。他表示,学校内就有分时租赁网点,开车到这边再通过其他交通方式回家非常方便。
此次静安区第一批“绿色出行网点”包括10多家单位和商业场所。上海国际汽车城新能源汽车运营服务公司董事长曹光宇介绍,此前以嘉定区为核心的分时租赁试点一年多来,手机预约、自助取车、异地还车、以时计价、网上付款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商业模式,已经从示范运行走向运营,具备了向上海全市推广的基础。预计到今年底,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服务有望覆盖上海市区多个重大交通枢纽、CBD商圈和人口密集的住宅小区,市区租赁网点预计将突破300个,再加上嘉定区的近200个网点,最终全市实现500个网点规模,3000辆在运营、可共享的电动汽车。
记者了解到,上海还有意采用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标志性文化场所、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率先推广公共充电桩建设。
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充电桩建设成本高,建成后运营维护的投入更大。因此,上海探索采用PPP模式在公共机构推广公共充电桩建设,是一种有益探索。目前公共机构充电桩的建设,大多是政府财政支出,需要提前做预算,而财政预算一旦定下来就较难更改。PPP模式下,让社会资本来参与,会更加灵活。
今年8月,第一批PPP模式建设的20个公共充电桩在中华艺术宫投入使用。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用公交卡充电的流程:车停好后,接上充电插头,将公交卡在充电桩上轻轻一刷,选择自动充满,就可以开始充电;等从中华艺术宫参观回来,只要再刷一下公交卡,就可根据充电电量自动结算。“我们现在每度电加收0.45元的服务费。”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按照工业用电价格测算,大致在每度电1.6元左右。除了交通卡支付,车主还能用ETC电子付费系统和银行卡支付,或用手机扫码通过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
“5年内我们要争取使公共充电桩覆盖所有公共机构。”此外,上海新版的公共区域充电桩建设意见也将于近期出台。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