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率先建成国内首个跨城际电动汽车快充网络。在京沪(北京-上海)、京港澳(北京-咸宁)、青银(青岛-石家庄)高速公路建设快充站133座,可以说是基本上50公里一座,形成“两纵一横”高速公路城际快充网络,覆盖34个城市、高速公路2900公里,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公共快充网络,标志着我国电动汽车用户在全球率先具备了驾驶电动汽车大面积、远路途城际出游的能力,提升电动汽车在我国的交通、客运实用价值,推动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正在加快“四纵四横”,并认真做好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运营服务,得到政府和媒体的充分肯定。今年1月,成功组织了“电动汽车京沪行”活动,中央电视台等40余家媒体进行了重点报道,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4月,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栏目报道了记者暗访京沪高速快充网络运维服务情况,给予肯定和积极的评价。
四是加强自主技术研发,提升我国充电技术装备水平。承担国家能源局课题4项、863课题6项。成功研发并投运7kW-450kW系列化交直流充电设备、立体式充电车库、交直流、快慢充一体化智能充电桩等,充电功率覆盖所有电动汽车需求。建成了技术水平国际领先、规模最大、跨区域、全覆盖的充电网络运营监控系统。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充电检测中心,具备国内唯一出口欧美检测资质,支撑我国充电装备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五是积极探索“互联网+”充电服务。加快充换电设施“互联网+”支撑体系和车联网平台建设,在京沪沿线6省市发行高速公路充电统一支付卡,实现“一卡在手,畅行无忧”。电动汽车车联网平台上线试运营,用户可通过手机APP或登录网站查询充电设施位置与参数信息,获得导航服务。正在加快开发充电设备状态实时接入、充电预约、统一支付等增值服务功能,近期将正式上线,向社会充电服务商全面开放,着力提升用户充电便捷体验。
六是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建立了与国内外30多家电动汽车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机制。与宝马、奔驰公司开展电动乘用车实路测试。积极参与APEC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国际对话,推介中国标准。在中德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组中,就电动汽车与供电系统间的通信、与智能电网互动等方面开展了深入交流和标准研讨。派出专家代表中国参加IEC标准管理局第六战略工作组。
七是全力做好充电设施供电服务。加强配电网规划建设,深入研究充电设施负荷特性及大规模接入对电网影响,制定接入电网典型方案,明确电能质量治理措施,持续加大投入,满足充电设施并网工程的建设需求,确保配电网与充电设施发展的有效衔接。进一步精简业扩手续、提高办电效率,加快充电设施报装接电。自去年7月以来,累计完成送电1.2万户,接电容量32万千瓦。
近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表明中央政府不满意当前建设速度。而国网此番表态,显然已经获得上层认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很可能将重回“国”字头企业主导的局面。这意味着民营资本的竞争压力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