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剥离企业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需要把原来企业交叉补贴的支出责任转由政府承担,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范必:部分能源企业内部交叉补贴的数量很大,但究竟大到什么程度,一直没有准确的计算。财政支出都要有预算,哪些可以纳入预算,哪些不能纳入预算有严格的规定。很多在能源企业内部认为是公益服务的支出事项,按照财政支出的标准是不应支出的,一旦将交叉补贴的支出责任转为财政支出,数量会受到严格控制。
比如,工商业用气价格高,城市居民用气价格低,油气企业用工商业气价补贴居民用气,这在交叉补贴中占了很大一块。事实上,城市居民收入差别很大,除少数困难群体外,绝大部分中等收入以上的群体用气消费占收入的比重很低,可以按市场价格消费,不享受这种补贴。困难群体已经有最低生活保障和各种救济措施,如果需要可以由政府发放补贴。
我认为,将企业交叉补贴的支出责任交给政府,政府的实际支出不会增长太多。能源企业取消交叉补贴后,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税基,政府可以增加来自能源企业的税收收入,对政府、企业、特殊困难群体是多赢的。
记者:您如何看待网运分开?
范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的改革方向,电网、油气管网都是网络型行业,国企改革、电力改革方案都涉及了相关内容。具体到企业资产和业务重组,是国企改革与能源体制改革的重要结合点。
现在,关于分开、放开各方面是有共识的,但有一点还需要引起关注,就是加强对网络型行业的监管。重点应当监管几个方面:一是对网络输配业务单独定价;二是网络向第三方无歧视开放;三是网络建设投资向各类投资主体开放。
记者:《意见》提出了以管资本为主进行国有资产监管改革的方向,这与过去有何不同?
范必:民营企业经营的首要目的是满足股东回报,国企经营则要满足多重目标,股东回报在其中处次要地位。实践证明,过去有关部门对国企管人、管事、管资产,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自主权,不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国资监管转到以管资本为主,体现了国家在国有资产经营目标上的重大转变。
我认为,管资本为主应体现在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模,增加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2015年,中央企业资产约42.27万亿,预算收入是1550亿元,由此可以看到,中央企业资产对股东的回报还不是很大,而且约三分之二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又用在了国有企业。
今后,应当把国有资本股东回报的多少作为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标志,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入紧张的情况下,有良好赢利能力的国有企业更应当为国家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