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公共机构充电桩的建设,大多由政府财政支出,引入PPP模式一方面可减少公共支出。另一方面,政府支出往往需要进行提前预算,调节空间不大,随着PPP模式的引入,市场的作用也将大幅凸显,使得充电桩的建设更加灵活。
同时,业内专家还指出,目前很多地方在充电桩建设完成后,相关的运营维护工作主要由传统物业来承担,但是,传统物业对新能源充电桩如何防爆、如何处理渗水等应急管理都缺乏经验,车主在使用充电桩充电时,如果因为系统问题造成死机、锁卡等情况,相关的维修与维护也是一大问题。在PPP模式下,运维责任由建设方来承担,充电桩运营专业化的服务水平也将进而提高。
此外,在资金保障方面,《指导意见》还指出,国家将安排专项建设基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专项基金,发行企业债。探索利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鼓励创新金融产品和保险品种,推广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方式,推动设立融资担保基金。
除了资金问题之外,在过去充电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往往涉及多个部门,程序复杂,对于建设方而言,无形中增加了成本。而为打破以上制约瓶颈,《指导意见》明确将通过简化规划建设审批手续,优先安排土地供应,加强配套电网接入服务等措施,为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同时,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充电设施建设管理示范文本,发挥房地产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指导监督作用,解决充电设施进小区难的问题。
充电设施建设需“质”“量”同行
其实,在社会各界都将关注点聚焦于充电设施的数量上时,其“质”的保证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据了解,一些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初期,政府财政补贴高,且技术门槛低,很多企业快速涌入充电设施的建设中,使不少充电桩产生了质量问题,甚至出现了许多“僵尸”充电桩。
对此,郑栅洁指出,未来在充电基础设施标准方面将推进四项工作:一是尽快完成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等关键国家标准的修订稿发布,这几个标准近日已通过国标委组织的审查;二是新版国标发布以后,要对存量的充电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尽快实现充电标准全国统一;三是制定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标准;四是计量、计费、结算等运营服务管理规范。
而对于标准制定完善后的执行问题,他指出,一是近期要成立国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集中社会资源和力量,配合政府严格产品准入管理;二是依托联盟构建充电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不同企业和城市充电服务平台信息资源;三是标准执行和互联互通情况未来要进一步跟国家财政支持政策对接,确保标准执行和互联互通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