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电能质量关系到电力系统及其电气设备的安全和效率,关系到节能降耗,关系到生产和生活以及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实施对电能质量的科学监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电能质量标准是保障电能质量的基本技术依据。2000年以来,为适应电网的发展和电力市场的变化,国内外均加快了电能质量标准的制、修订步伐。本文扼要地介绍并分析了近年来IEC电能质量标准化的进展,重点介绍2015年4月最新发布的IEC TS 62749《公用电网电能质量限值及评估》内容,对比现行国标的规定,做简要的评述,可以供相关专业人员,特别是电能质量标准制、修订人员参考。
1、IEC电能质量标准化的历史回顾
电能质量的标准以研究电力系统中的电磁现象为基础。为了统一各国电气设备或系统的电磁环境,以促进电气和电子技术领域有关标准的国际化,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1973年建立了第77技术委员会(IEC/TC 77),IEC/TC 77下设3个分技术委员会:IEC/SC 77A(低频现象)、IEC/SC 77B(高频现象)、IEC/SC 77C(瞬时高能现象)。IEC对低频和高频的划分界限是9kHz,即高于9kHz为“高频”,9kHz及以下为“低频”。显然,在电网或电力系统中,主要涉及低频和高频传导电磁现象。IEC/TC 77的工作成果以IEC 61000系列电磁兼容(EMC)标准文件出版,EMC的范围既有低频也有高频,既包括传导性也包括空间电磁场干扰。该系列标准,目前包括6个部分(总则、环境、限值、试验与测量、安装与抑制、通用标准),每个部分又可分若干项,以国际标准、技术规范或技术报告和导则形式出版。技术报告(TR)按其内容有的(注意:并不是所有)标明类型,共分3类,性质上有所不同。2000年以后,IEC 61000文件的技术报告又取消了类型划分。
在上述框架内,IEC出版了大量和电能质量相关的EMC标准文件,其中相当部分已被等同采用为国家标准文件。应注意的是,EMC水平是为了设备(或装置、系统)性能协调目的而定出的一个参考值,有了这一参考值,便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和裕度,确定干扰源发射限值,以及电气设备抗扰限值。不能把EMC水平完全等同于电能质量的限值,两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
电磁兼容性参数是指在同一电磁环境下的发射方和接受方之间的相容性技术参数,包括发射、抗扰以及兼容水平。电磁兼容的基本任务就是协调干扰发射方和承受方之间的关系,使之融洽和谐工作。兼容值是一个参考值,发射值不应超过兼容值,并且宜留有一定的裕度;相反,抗扰值不能低于兼容值,而应略大些,以使设备有足够抗扰水平。电磁兼容性参数关系见图1和图2。此外,还提出规划值或规划水平作为企业内部质量目标值,规划值一般不超过兼容值。
图1 各扰动水平之间关系示意
图2 电磁兼容协调中有关参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