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围绕着节能环保,一场体量巨大的投资正蓄势待发。
8月31日,能源局公布《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拟定加快配电网建设,至2020年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其中,2015年投资不低于3000亿元。业内人士分析,过去只重视特高压和主干网,忽视配网建设的现状有望改变。
“在新能源微电网建设中,国家能源局鼓励企业按照能源互联网的理念,采用先进的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实现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智能化匹配及协同运行,以新业态方式参与电力市场,形成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新载体。”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在由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中国经济网主办的首届“泰山论坛”上表示。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巡视员冯良认为,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方式仍比较粗放,新常态下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对推动能源节约与高效利用、促进微能源网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天量投资
原本的短板正在逐渐发力。
按照《行动计划》安排,2015-2020年,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其中2015年投资不低于3000亿元,这比2014年配电网投资1700亿同比增长近80%。此外,“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不低于1.7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高压配电网变电容量和线路长度分别是2014年的1.5倍、1.4倍,中压公用配变容量和线路长度分别是2014年的1.4倍、1.3倍。5年后城市供电可靠率将达99.99%。
“事实上,我国大多数新能源集聚地面临一样的问题,那就是装机量上得去,并网难却不好解决。”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据悉,新能源微电网是基于局部配电网建设的,风、光、天然气等各类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具备较高的新能源电力接入比例,可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也可根据需要与公共电网灵活互动且相对独立运行的智慧型能源综合利用局域网。
“必须尽快完善新能源微电网规划和标准体系。”梁志鹏表示。
目前,工业仍是我国能源消费的最主要部门,能源消费比重约占70%,与发达国家工业、建筑、交通“三分天下”的能源消费格局相比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工业生产上存在大量“大马拉小车”现象,余热、余气、余压直接放散,很多低品位余能没有有效回收利用,节约能源的潜力巨大。
四方股份研发中心配网专家透露,发改委有望在北京、天津、山东、浙江、广东等地推出500亿农网升级与750亿城镇网升级的投资计划,且其中投资项目多是今年开工,明年完成。
不仅如此,一系列政策也将上场支持,包括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完善电价政策,发行配电网建设改造专项企业债券,信贷支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研究税收扶持政策等。
事实上,近期关于微电网的政策层出不穷。7月13日,国家能源局专门印发了《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7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我国微电网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充电网络等新能源方式接入电网对配网会是重大压力,微电网补贴政策可能超预期。配电网未来的发展短期取决于经济保增长的压力,长期取决于产业转型与新能源接入需求。
“考虑到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现在也提出一个发展的目标,2015年—2025年期间,风电太阳能发电要达到煤电同价的水平;到2020年,我们化石能源要占到15%,2030年占到20%,这样的目标是为我们可再生能源发展确定的。”梁志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