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简单点说就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从安防行业的发展来看,互联网IT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直接或者间接推动了安防行业的前进,安防行业也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的驱动。不难发现,“互联网+安防”正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刷脸消费、手机监控、远程控制、视频分享等等,都预示着“互联网+”的势头不可阻挡。
“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了、泛在了、应用于安防行业了,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安防行业具备大量的视频数据,把互联网加入到这些数据中,将直接激活整个安防产业的变革。但是从“互联网”联动到这些“安防数据”,似乎还缺少了一股推动的力量。H.265是否就是这股力量呢?
一、H.265促进“互联网+安防”
安防联网的前提是什么?IP化。来看安防IP化进程:在2000年前后,第一台DVR的问世,标志着视频监控从CCTV时代走向数字化时代。此后数字化的进程一发不可收拾,并直接促成了后来的网络化。到2007年,海康威视推出了业界首台高清IPC,开启了视频监控网络化、高清化的序幕。2013年,海康威视推出了全球首台Smart IPC,标志着视频监控正式步入了智能化时代。这一路走来,朝着联网的目标,从产品形态、技术路线的演变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主线——那就是IP化。IP化的最终目的是视频数据的最优化输出,包含数据的结构化和数据的最小化。
安防监控发展到如今,联网应用似乎已经开始普及,但是日渐增长的视频数据给互联网带来了很大的负荷,如何给视频数据“减负”,从而让视频数据最小化呢?如果需要从根本上减小视频数据,还是需要依靠于视频压缩技术的进步。伴随着安防产品IP化的发展,视频编码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
梳理视频编码技术发展的脉络,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在安防监控的早期阶段,MPEG-1、MPEG-2等算法被引入安防监控领域,促使了安防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在数字化阶段后期,分别由两个组织推出了H.263和MPEG4-P2,但也造成了多种视频压缩标准充斥整个安防行业的局面。众所周知,标准建立的目的是树立一个通用规范,大家共同遵守,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然而标准越多就意味着没有共通的标准遵循;同时由于这些标准还不够完善,无法推动安防更好的网络化发展,标准急需统一和完善。H.264的出现结束了视频压缩多标准的时代,其在编码性能上的优势,使整个安防行业大步向网络化迈进。在2003年海康威视首次将H.264引入视频监控应用至今,已经超过十年。从最初的Basic Profile到今天的High Profile,H.264的编码效率潜力已经挖掘殆尽。今天必须用新的思路或新的技术来突破这个天花板。H.265就为当前安防IP化阶段的数据最小化提供了更好的答案,作为新一代的视频压缩技术,H.265最明显的特点是压缩性能相比当前视频压缩技术H.264提升了一倍,带来的是整个安防系统的一次“低码率“革命。
由此看来,安防需要H.265编码技术来推动安防“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是视频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