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我们将通过OTO系统平台,在自贸区范围内开展试点运用,并由网格客户经理主动与自贸区用户对接,线上需求线下服务,现场收资,简化手续。通过落实客户经理“一岗”负责制,结合客户用电需求,主动协调接入工程、配套工程的建设进度,优化送电计划安排,以最快速度、最高质量完成业扩报装工程,提高增供扩销效益体现。
为了让客户认识到企业电力设施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和重要性,进一步掌握并了解电力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安全状态、基础管理等检测信息,我们已编制完成《企业电力设施安全与运行年检报告》模板,正对自贸区扩区后的用电客户进行梳理,排查年检报告所涉信息;对供电区域内包括自贸区的重要用户名单重新进行了梳理并报市经信委发文认定;开展违章违约用电大检查,提高自贸区客户依法合规用电水平,维护自贸区良好的供用电秩序。
记者:“一带一路”背景下,刘振亚董事长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其中特高压起着关键作用,国网上海电力在推动特高压发展上有哪些措施?
李桂生:上海电网已经率先进入特高压时代。2010年,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直流特高压工程投运,2013年,世界上首个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淮南—浙北—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示范工程投运。
特高压电网推进电力由就地平衡向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转型,彻底让上海电网从缺电转为富余模式。上海人口密集,负荷密度高,远景饱和负荷将在2013年最高用电负荷2940万千瓦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5000万~6000万千瓦。随着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的加快建设,上海“两交一直”特高压网架即将形成,届时将通过南、北两个特高压通道获得外部清洁能源和电力,为这座现代化城市的安全稳定供电提供坚强、清洁的保障。
特高压电网在促进节能减排、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已投运的“一交一直”特高压输电工程的推动下,夏季用电高峰,上海用电中清洁能源比例占到了50%以上 ;上海大气污染防治初见成效。截至2014年年底,特高压工程共向上海送入西南水电等区外清洁电力约9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上海本地发电燃煤27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100万吨、二氧化硫33.3万吨、氮氧化物29.7万吨,分别相当于上海市2013年碳排放总量的3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5倍、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78%,减排效果显著。2014年污染天数较2013年减少40天,其中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较2013年减少17天和2天。到2020年,上海受入区外电力能力将达到用电比例的60%,可替代火电装机2900万千瓦,每年减少电煤消耗63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1万吨、氮氧化物24万吨、烟尘5万吨,将有效缓解上海地区环保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