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力系统基础上,通过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传感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形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等特征,可以更好地实现电网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发展智能电网是实现我国能源生产、消费和体制革命的重要手段,是发展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近日,智能电网发展十大任务出炉,目标为2020年前初步建成智能电网体系。
Top1:两部委发布《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全文)
7月6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目标为2020年前初步建成智能电网体系。在保障目标完成措施方面提到,鼓励探索灵活电价机制。结合不同地区智能电网综合示范项目,提供能反映成本和供需关系的电价信号,引导用电方、供电方及第三方主动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在电力价格市场化之前,鼓励探索完善峰谷电价等电价政策,支持储能产业发展。
Top2:五试点省区输配电价改革方案现雏形 工作重点是“建机制”
继深圳、蒙西试点改革方案获批后,湖北、宁夏、安徽、云南、贵州等五个试点省区也已形成初步的输配电价改革方案,将在7月底前形成最终方案上报国家发改委,有望年底前获批并于明年正式实施。按照国家发改委此前下发的《关于扎实做好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是“建机制”,不能简单地以降低输配电价作为试点目的,同时试点地区可因地制宜体现地区特点。
Top3:【权威解读】能源互联网的交易模式和运营机制什么样?
随着能源互联网理论研究和试点工作的深入,加之新电改对售电侧的不断放开,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市场环境将涌现出更多交易主体。和传统模式中固定的供求关系不同,能源互联网交易市场中,供应者和消费者的角色并不再是一成不变的 ,可以发生相互转换。这将使得市场可能自洽地实现利益分配的优化并形成更为高效公平的利益分配格局。
Top4:农网改造新增投入近千亿 专家建议拉上社会资本
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消息,称下半年将新增近千亿投资,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升级。具体而言,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下半年将对25个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涉及中西部地区1629个县的2139个项目,投资约926.2亿元进行升级改造。华北电力大学曾鸣教授对记者称,农网是中国最大的配电网,但因为盈利较难,社会资本没有投资积极性,长此以往不利于电力市场完善,应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网。
Top5:【深度剖析】面对电改 电企及员工为何焦虑?
“新电改”给电力市场带来更多的商机和遐想,然而电力企业和员工却少有这种兴奋。对他们来讲,新电改带来的反而是一种“迷惘、不安、焦虑情绪,以及深深的无力感”。这种焦虑并非是因为对改革的抵触,而是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今天推荐华电企法部主任陈宗法的文章,深度剖析这种新电改焦虑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