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人士指出,电力能源的生产、运输、消费是在同时完成的,这一特性就要求电力供应和需求必须在瞬时达到平衡,这需要数据和技术为前提,每一步突破都要依赖于科技的支撑。而目前所进行的新一轮智能电网建设,考虑到其特性,就必须依赖大数据提供用户的用电习惯为前提,进而准确而不浪费的供电。
从他的话中可以获悉,智能电网建设实际上比较依赖通信技术和更加智能化的电力设备。这就意味着有很多的技术难题和瓶颈需要在未来突破。
产业未来前景可期
但不可否认的是,智能电网将为电力传输带来革命性改变,现有的供电系统无法分辨终端用电量大小,因此经常造成浪费,而智能电网则可根据不同时段的实际用电量,合理调节电力分配,大幅优化电网运营效率。电力供应商的大力支持是智能电表热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电力公司能够借此获取精准而有价值的数据,从而更加有效地配置电力传输系统。
据IDC发布的针对智能电网的投资报告显示,预计到今年,全球智能电网投资将超过464亿美元,其中智能电表的安装量将持续保持高增长。
IDC在《2010-2015全球智能电网投资预测》中指出,到2015年,全球范围内针对智能电网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投资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加17.4%,达到464亿美元。报告指出,之前在北美和欧洲兴起的智能电表安装热潮如今已成为全球趋势。2011年全球智能电表销量达2540万部,预计到2016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4亿,在此期间,全球智能电表销量的年均增速将保持在33%左右,其中亚太地区将有强势表现。
据行业人士分析,随着新一轮电改方案逐步落实,市场进一步打开,再加上国内打造智能微电网的新兴产业竞争激烈,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空间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拓展。为此,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计划完成6类41项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工程建设任务,其中包括支持新能源开发工程、支撑分布式电源应用工程、促进便捷用电工程、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工程、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和提升电网智能化工程等。
“在未来的10年至20年将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时期,对智能电网的投资规模预计会接近4万亿元。”资深行业观察人士沈先生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他认为,未来随着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的重要阶段和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城乡配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工作会全面拉开,包括智能电网及智能成套设备、智能配电、控制系统等三大领域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他同时指出,智能电网建设从能源角度来说,还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帮助国家从容应对能源战略转型带来的挑战。
印证沈先生说法的是,在此前举行的第五届全球智能电网(中国)峰会上,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也指出,当前,全球能源进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低碳化、可再生是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加快发展智能电网与可再生能源是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加快我国电力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全产业链协同走出去,不仅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也将为推动国际能源转型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