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学者指出,上述的几种定义不存在对错之分,因为智能电网所涉及的领域和行业实在太过广泛,产业链条也比较多样化。
在生活中,小到客户单独使用的智能电表,大到覆盖整个电网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均属于智能电网建设的研究范围。它突破了传统电网概念,需要实现新能源、信息、电力电子等多种先进技术的交叉融合,技术复杂、集成难度大。同时,智能电网的优势也是非常突出。
考虑到智能电网可极大地提升电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实现大范围的资源配置,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用电需求等多重优势,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建设智能电网以应对能源战略转型带来的挑战。
与此同时,我国也很早就积极推进智能电网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2009年5月21日,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发布了“坚强智能电网”的研究成果,并发布了坚强智能电网计划(2010年至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坚强智能电网概念: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新一轮建设需借力互联网
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网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智能电网在优化能源配置、实现清洁发展、带动经济绿色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发展领域,智能电网行业也将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记者在国家电网网站了解到,近几年的建设、发展,国网已全面突破从发电到用电各技术领域的智能电网核心技术,推动我国电网技术在国际上实现由“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转变,累计建成诸如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等32类305项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在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水平最高、速度最快、种类最全尤其是今年1月9日,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申报的“国家电网智能电网创新工程”项目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标志着智能电网创新成果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而此前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耀也曾对媒体表示,在逐步构建智能电网的过程中,需求大的领域存在投资机会,包括智能调度平台建设、新能源接入技术和推广光伏、燃气三联供等分布式能源供应,以及偏远地区投资应用微电网、扶持储能、电动汽车产业等。未来将实现智能电网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